放慢腳步 順應自然 秋季養生斂神氣

陳皓天醫師 | 2025-09-08

秋季悄然來臨,我們將逐漸經歷由熱轉涼,由濕轉乾,許多人容易感覺「秋燥」,如口乾、皮膚乾、心煩氣躁、睡眠欠佳等,或因肺失和降出現咳嗽甚至感冒,往往與未能順應四時之氣,適當調節生活和心神有關。

四時規律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更迭變化,人亦應之。夏季是陽氣最盛之季節,萬物繁華並往外擴張,人順應自然也同樣是熱情奔放、四出與陽光玩遊戲;而當秋季來臨,氣溫漸降,陽氣逐漸減少,此時適宜逐步收斂心神,減少活動,把注意力更往內收斂。

轉季早睡早起

值得注意的是,初秋除了早晚稍涼,日間仍非常炎熱,容易讓人忽略天地之氣已開始收斂,若仍採取夏季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可能會耗散過多陽氣,也讓氣難以隨天氣同步順降,令陽浮於外,不少人因而感覺浮躁不安、容易被觸怒,也較容易感覺熱氣上火。

秋季來臨,氣溫漸降,適宜收斂心神,減少活動,把注意力往內收斂。(網上圖片)

例如《黃帝內經》提倡從夏季的「夜臥早起」過渡至秋季的「早臥早起」,正是提示隨日照時間減少,秋季應適度增加睡眠時間,幫助身體的氣更好地收藏,即使夜間仍或感覺精神充沛,也不要等到疲倦乏力才休息,而是主動在工作後放慢腳步、回歸平靜、滋養自己。

盡量心境平和

《內經》亦提到「使志安寧」,盡量讓心境平靜平和,既不亢奮激烈,亦不陷於秋悲憂愁中不能自拔,避免心情起伏波動。《內經》更強調「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讓心神和注意力從外開始往內收斂,減少相對次要的工作應酬,遠離八卦和與自己不相干的社交媒體訊息,適當放慢節奏,安靜下來,回歸感受內心的感受和真實想法,既能好好陪伴自己,亦避免被過多及虛妄的慾望所牽動,恢復心中的清澈澄明,循序漸進地過渡至冬季蟄藏的狀態,動與靜之間才能生生不息。

城市生活中不容易感受四季變化,也常因一年四季固定的生活節奏而脫離天地與身體本身的自然規律,故很值得大家先從主動刻意地重新順應自然。順應遠比對抗自然更輕鬆不費力,也能讓我們直接從天地間獲得能量和滋養,順天而行,豈不樂哉!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順應秋收靜心養肺防燥,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