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當造 清熱生津 無花果內服外用治痛症

許懿清博士 | 2025-10-10

無花果是蕁麻目桑科榕屬植物,拉丁學名Ficus carica L.,英文名Fig,成熟的果實可作水果食用,也常製成乾果,既可入饌亦能直接食用,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在初秋至仲秋的當造時間尤其合適;無花果葉也適宜內服外用,具有清濕熱、解瘡毒等功效,更能治療多種痛症問題。

無花果的採收時間多在夏未、初秋至仲秋,所以目前是無花果當造時間,萬物生長有其應時之理,無花果性平,味甘,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秋天乾燥,無花果的生津潤肺作用,有效改善因秋燥而引致的身體不適,例如喉嚨痛、口乾、咽涸、乾咳等,也有助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狀。

無花果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因秋燥引致的身體不適。(網上圖片)

無花果含豐富營養素,如鈣、鉀、維他命C等,有助增強身體防禦力和保持骨骼健康,而其高鉀含量,能有效去除體內過多的鈉,以減少水腫,有助降血壓。無花果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包括花青素、羽扇豆醇、槲皮素等,有助保障身體免受自由基損害及減少炎症。其所含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常吃無花果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沉積,有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食用無花果亦有不少禁忌及注意事項:一、脾胃虛弱、易腹瀉者慎服,吃過量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令腹瀉加重;二、腎功能欠佳者少吃,無花果是高鉀食物,腎功能差者,難以有效分解血液中的鉀離子,吃無花果易引致高鉀血症、心律失常等症狀;三、服用抗凝藥物者勿服,無花果含豐富維他命K,具有稀釋血液的特性;四、對無花果過敏者別吃,對桑椹和乳膠過敏人士,會出現過敏情況的機會較大,所以慎服;五、不建議生吃未熟透的無花果,新鮮的成熟無花果實在清洗乾淨、切掉蒂頭後,能夠連皮吃。

果葉煎煮熏蒸

無花果葉也適宜服用,無花果葉味甘、微辛、性平、有小毒;具有清濕熱、解瘡毒、消腫、行氣止痛等功效,乃藥食同源食材。可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泄瀉、帶下等症狀。也可治療痔瘡、癰腫疼痛,能幫助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瘡毒問題。

外用無花果葉煎煮出來的藥液可治療以下問題:

一、痔瘡引起的腫痛,效果明顯。將乾燥無花果葉加清水煎煮,置藥液於盆中,趁暖熏蒸患處,或直接坐浴,每天兩次,每次15至20分鐘,能緩解腫痛及不適。

二、被蚊叮咬後,可用無花果葉藥液塗抹在被叮咬部位,能快速止癢消腫。

三、用暖無花果葉藥液泡腳,每次浸泡20分鍾,每天1至2次,數天後腳氣症狀及腳臭問題明顯得到改善。

無花果葉含有豐富抗氧化和各種營養成份,如鈣、鐵、鎂、錳、磷和維他命A、C、E、K,以及蘋果酸、檸檬酸、水果酶等,宜採摘新鮮、無污染的無花果葉,直接煮水成茶即可。內服用無花果葉煮的茶有以下功用:

一、治療白癜風(白蝕),無花果葉是光敏感食材,喝無花果葉茶後曬太陽,對白癜風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二、無花果葉含有豐富水解酶和脂肪酶,能加快體內脂肪分解與代謝,也可提升消化功能,經常食用熟無花果葉或茶,有助改善肥胖問題。

三、無花果葉含有的蘋果酸、補骨脂素等成份,能預防細胞癌變。以煮熟的無花果葉當蔬菜食用,其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能增強腸道蠕動,有助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無花果葉含有微量毒素,體質虛寒者慎服。有懷疑時,不論內服或外用,也請遵循醫師指引。因無花果葉含有光敏性物質,除了治療白癜風,外用或內服後也應避免在烈日下暴曬,乾性皮膚、過敏性皮膚者慎用。

無花果蜜

材料:新鮮無花果葉300克、原蔗糖200克、水5000毫升、陳皮1小塊、生薑2片。

煮法:洗淨無花果葉、仔細去掉茸毛、掐碎。加水、薑、陳皮以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1.5小時,加糖煮至糖溶,隔渣取茶即成。

服法:直接飲用或加開水稀釋飲用。冷熱皆宜。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解渴,滋潤皮膚及黏膜,改善腸道濕熱。

撰文 : 許懿清博士_註冊中醫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無花果能清熱生津,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