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肌群 重塑靈活身體

現代都市生活繁忙,長時間伏案工作讓身體變得僵硬,歲月增長悄悄削弱了我們的平衡感與反應力。今次介紹兩個核心動作,特別適合運動量較少的朋友:
動作一:帝王坐鎮
這動作原意是壓制對手的低掃腿,在養生練習中,它是一套絕佳的下肢力量、平衡感與協調性綜合訓練。一、起始架式:從古泰南拳的左架式開始,雙腳前後站立,膝蓋微彎,重心穩定,雙手置於胸前防守;二、側蹲下潛:身體重心下沉,臀部向後坐,做出側向的深蹲動作,初學或膝關節不適者感覺到大腿和臀部肌肉收緊即可;三、輕盈躍動:輕盈地站起,向前輕輕跳彈一小步,迅速向後跳回原位。初學者可改為「向前輕點一步,迅速收回」;四、轉身換式:在原地進行180度跳躍轉身,變換為右架式,平衡感稍弱的朋友,可以前腳掌為軸心,平穩地轉身,毋須跳躍;五、重複動作:換到右架式,重複上述動作,再次回到左架式。
健康效益:有效強化股四頭肌和臀大肌,提升下肢力量;連續移動和轉身能改善動態平衡能力與身體協調性。
動作二:靈蛇下潛
與拳擊的下潛(Ducking)最大不同,在於利用核心力量完成左右架式流暢轉換,對腰腹部的鍛煉更為深刻。一、起始架式:同樣從左架式開始,保持放鬆;二、核心驅動下潛:想像躲避一個迎面而來的物體,以腹部核心肌群發力,帶動上半身向右下方畫出「U」形軌跡,身體下潛時,重心從前腳轉移到後腳;三、順勢轉換架式:當身體從「U」形軌跡的最低點上升時,核心繼續發力旋轉,帶動臀部和雙腳順勢轉換,完成時,自然地變為右架式;四、反向練習:從右架式開始向左下方畫「U」形,回到左架式。
健康效益:深度激活負責軀幹旋轉的腹內外斜肌,提升核心穩定性與力量。同時溫和地增加脊柱活動度,改善因久坐造成的腰部僵硬,提升全身協調性和反應速度。
作者為中國香港古泰南拳總會主席、國際古泰南拳總會(IMCA)香港區技術總監
[信健康] 改善動態平衡力,強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