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通三焦

「三伏」期間(今年自7月11日至8月19日),天氣炎熱,陽氣最盛,傳統指此時最宜做「三伏天灸」貼,保健養生。中醫認為,這時也宜做艾灸,可「一艾通三焦」,防治亞健康,方法如下:
中醫學統稱人體內臟器官為「五臟六腑」,三焦即為六腑之一。關於三焦的記載,首見於《黃帝內經》。上焦指橫膈膜以上部位,以心肺之氣「宣化」,把氣、血、津液等布散全身;中焦指橫膈膜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以脾胃運化水穀,化生精微,奉養周身;下焦指臍以下的下腹部,傳化糟粕和排泄二便,故三焦的特點為「上焦如霧,中焦如漚(漚物池),下焦如瀆(水溝)」。
名醫華佗認為「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榮衞、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由此可知,三焦是人體各臟腑的調動者,周身精、氣、血、津液的通道,因此,三焦不通,百病纏身;三焦通,則身體健康。
燒艾養生
《本草綱目》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通十二經」,具「逐寒氣、理氣血、回陽」等功效,中醫和民間常用來洗艾草浴、做艾灸等,用艾條通三焦,也是中醫常用養生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燃艾條,清聞艾香(非艾煙),感通上焦,上焦以心肺的宣化為主,艾葉則有揮發油等芳香物質。若用來養生,宜點燃優質的艾條。《本草綱目》指出,品質最佳是蘄艾,其隱隱的芳香藥味,通過上呼吸道,有助敏化嗅覺,芳香醒腦,淨化上呼吸道,提高免疫力,宣發肺氣,以達溫通上焦之效。清聞艾香,是在通風的室內點燃艾條(約6至10cm,燃盡為止),稍微聞其芳香藥味便可,切忌在密閉環境內吸入大量艾煙。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者更忌聞艾煙。
第二步:用艾條(5cm,撕碎)或用艾葉50至100克,在水中煮15分鐘,待水溫降至45℃左右,泡腳15至20分鐘,即會感受到下腹部微熱,這即是溫通下焦的表現。下焦易積寒濕,艾葉泡腳,有助通經活絡,逐寒祛濕。艾葉泡腳可引火下行,故不宜多泡,每周2至3次即可。
第三步:在清聞艾香,宣達肺氣通上焦,再用艾葉泡腳,暖養下焦後,即可用艾條艾灸中焦。中醫認為,可選中脘穴、神厥穴等穴位,補陽氣以除濕寒,調脾胃以暢中氣,溫通中焦。中脘穴在肚臍上4吋處,神闕穴即肚臍。
中醫常說:「肚子軟如綿,百病都不纏。」中焦不通者,肚子大且硬,且易致「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因此,艾灸中焦,溫通氣血,打通中焦,上、下焦也就貫通,全身氣血順暢、五臟六腑運化正常,自然大利健康。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燒艾養生通三焦,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