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知多一點

辜炳銳博士 | 2025-04-30

五指毛桃始載於清代何克諫《生草藥性備要》,為嶺南習用中草藥之一,廣泛用於臨床治療與藥膳食療。因葉變異較大,有全裂亦有3至5深裂,形如手指,其果球形,表面密披粗毛,成熟後色紅,如毛桃狀,故名五指毛桃、五爪龍。因功如黃芪能補氣又盛產於兩廣地區,故有南芪、土黃芪之稱;又因原植物具有白色乳汁,故又名五指牛奶、牛奶樹等。

桑科植物粗葉榕

雖然歷代文獻對五指毛桃來源認識不一,通過學者研究、考證,確認本品來源為桑科植物粗葉榕,亦是現時商品主要來源。《生草藥性備要》稱本品為「五龍根」,推斷最初藥用部位為根部;《中草藥選編》載:「五指毛桃藥用部分根、果。」首次把果實作為藥用部位;《漳州常用中草藥》云:「五指毛桃入藥部位為根、枝條。」《600種中草藥彩色圖鑑》稱:「粗葉榕藥用部位根、莖、果實。」再次把藥用部位擴展至莖與枝條。

有學者通過實驗研究,證明莖葉中補骨脂素等有效成份含量遠低於根部,故使用時應以根部為藥用部位。至於果實是否具有藥用價值,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補益肺脾不助熱

本品味甘性平,氣香,歸肺、脾經,具有益氣補虛,健脾化濕,祛風濕,化痰濁,舒筋活絡之效。正如《嶺南採藥錄》謂本品:「內服理跌打損傷,以之浸酒,祛風濕,壯筋骨。」因廣東地處嶺南,濕熱偏重,《嶺南衞生方》云:「嶺南既號炎方,而又瀕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陽燠之氣常泄;瀕海地卑,故陰濕之氣常盛。」

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具有益氣補虛,健脾化濕,祛風濕,化痰濁,舒筋活絡之效。

近代人又喜歡進食冰冷食品,貪求一時之涼以致脾胃受傷、脾失運化、濕濁內生、鬱久化熱、濕熱相搏,若遇氣虛者,醫以人參、黃芪補之,其甘溫之性,助熱礙濕,反生弊端,故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喜用五指毛桃。因其性平,既補益肺脾而不助熱,又能化痰祛濕,補而不滯,最合脾「喜燥而惡濕」之性。現時市面上以兩種形式商品為常見,一者以多條幼根相互綑紮,其種植時間較短,質次;一者以粗根切製呈圓柱狀,種植時間較長,質優,建議使用時應選擇後者以保療效。

作者為註冊中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一級講師

[信健康] 五指毛桃健脾化濕,醫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