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個治療決策輔助工具 助乳癌女性作出關鍵決定

過去30年,香港女性乳癌個案持續增加,乳癌已成為女性中最常見及第三位最致命的癌症;有賴於早期篩查和治療技術不斷提升,乳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超越90%。
然而,存活率提升並不代表生活質素有所改善,因為治療或會對患者的生活質素造成長遠影響。
乳癌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和荷爾蒙治療。手術治療是乳癌治療的核心方案,主要分為全乳切除術或乳房保留手術;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可以選擇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確診後,患者通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決定接受哪一種手術,研究發現,患者在面臨決策時往往感到困惑,甚至在作出決定後感到後悔,導致生活質素下降。

隨着「人本醫療」(Patient-centred healthcare)日漸普及,「醫患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亦愈來愈受到重視。「醫患共享決策」是一種臨床醫療決策模式,着重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醫療決策過程,使其可以表達對治療方案的取向和意願,最終與醫生就治療方案達成共識。

提高生活質素
研究顯示,這種模式有助減低患者的決策矛盾和後悔感,並能提高治療後的健康相關生活質素。基於循證研究開發的輔助工具,旨在為患者提供有關醫療決策選項的利弊及相應結果的資訊,幫助患者作出符合個人價值觀的決定;然而,目前針對乳癌患者的手術決策輔助工具,在臨床實際應用上依然相當有限,其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驗證。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和廈門大學醫學院護理系開展了一項實證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開發和評估一款名為「乳癌治療決策輔助工具」(BCT Aid)的多模式決策輔助工具,支援新確診乳癌女性參與制定優質的臨床決策。此項目已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計劃的資助。
半結構式訪談
這項研究將分為3個主要階段進行。目前正進行第一階段,研究旨在通過文獻回顧以及與乳癌患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識別影響乳癌婦女治療決策的相關因素,用於構建BCT Aid的價值澄清練習,以實現共享決策。文獻指出,影響治療決策的最重要因素包括:每種治療的風險和益處、生存率和復發率、臨床醫生的建議、治療費用、副作用和手術後的乳房外觀。
為了確定哪些因素會影響本港乳癌患者的臨床決策,我們招募了19名已完成治療的乳癌患者參加半結構式訪談。隨後,將所發現的影響因素回饋給參與訪談的患者,請她們以0至10分評估這些因素對自身的重要程度。結果顯示,最重要的6個因素(按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列)分別是復發率、治療費用、需要再次手術的可能性、手術後恢復時間、手術副作用和電療的機率。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利用統計程式設計了12種不同組合的虛擬手術選擇庫,以進行離散選擇實驗(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DCE)。計劃招募200名乳癌患者參加DCE問卷調查,以確認各項影響因素的重要性,此階段最後形成人機互動介面,並通過統計分析方法推薦多個手術方案。
隨機對照試驗
第二階的BCT Aid構建,將基於第一階段結果,同時加入線上自主學習部分,內容涵蓋乳癌的病因、治療方法、常見副作用及其處理方式、手術後護理等資訊,以幫助患者全面了解手術方案的優點和風險。屆時將邀請20名乳癌患者和10名臨床醫生及護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確保BCT Aid內容的相關性和實用性。第三階段將招募160名乳癌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以驗證BCT Aid的有效性。整項研究預計將於2027年底完成。
共享決策能幫助患者更全面且細緻地了解治療選項,使他們能根據個人價值觀做出最合適決策,從而提升醫療體驗和治療後的生活質素。我們希望BCT Aid能在臨床應用中惠及醫護人員和患者,同時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寶貴的資訊和參考數據,這將有助於推動共享決策的實踐與普及,並提高公眾對此議題的認識和關注。
撰文:周嘉明副教授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朱杰敏教授_廈門大學醫學院護理系
[信健康] 醫療決策有助乳癌患者,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