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生蛇」 三習慣引致

李思齊教授 | 2024-12-31

2025年蛇年,今期續談「生蛇」的防治。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唐朝基礎。但是,因他有3個不良習慣,最終誘發了「生蛇」(帶狀疱疹),這些生活細節,可給後人作警惕。

不良習慣

一、過度嗜酒

史載,唐太宗表面剛毅,但背後也有另一面,如他在面對政務壓力、親人(如離世、矛盾)等問題時,常有說不出痛苦,暗裏以酒消愁。然而,飲酒過量,對身體有害,如1.損耗肝臟功能:長期過量喝酒除了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200多種疾病外,也會破壞身體免疫系統;2.加劇濕熱內生:中醫認為,酒性辛熱,長期飲酒過多會加劇體內濕熱內生,從而誘發疾病。

唐太宗過度飲酒,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導致身體損耗,為日後「生蛇」和健康傷害埋下伏筆。故此,像酒煙、辣椒、花椒、八角、大葱、洋葱、羊肉、牛肉、當歸等,中醫指會生熱助火之物,不宜長期過量吃,以防誘發「生蛇」。

二、易怒與鬱結

唐太宗雖是一代英主,自魏徵等去世後,他缺乏可完全信賴之忠臣,為他直諫及分擔解憂,於是常以酒消愁,特別在處理政務連連不順,情緒飽受痛擊時。他內心長期滿滿鬱結,情緒壓力無法紓緩,這對健康有影響:1.情志傷肝:中醫認為,怒傷肝,肝氣鬱結鬱久化熱,便容易導致體內氣血不暢,免疫力下降;2.誘發「生蛇」:現代醫學表明,壓力和情緒波動會削弱免疫系統,使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

唐太宗的易怒與鬱結,不僅傷害自己身體,也影響到他身邊人的情緒,使日常生活中帶來很多不和諧。故此,筆者提醒讀者,心理健康同樣重要,人要懂得時常調適心態、保持情緒穩定,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過度嗜好肥膩

作為皇帝,唐太宗的飲食自然極為豐富,但他偏愛肥膩食物,如肉類、油膩菜餚。這些習慣,引致以下影響:1.脾胃負擔加重:肥膩食物難以消化,長期過量攝入會損傷脾胃功能,引起血氣不暢、經絡阻塞等,濕熱便盛積體內,容易誘發「生蛇」;2.濕熱困脾:中醫認為「濕熱蘊結、熱毒積盛」,便是「生蛇」的重要誘因,而肥膩飲食,正是濕熱內生的主要來源。

唐太宗的飲食習慣,加速了體內濕熱積聚,最終誘發「生蛇」。故此,油膩、肥膩、甜膩、過鹹食物,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如油煎油炸食物、炸雞、烤魚、燒雞、肥肉、朱古力、豬蹄、泡菜等,皆含高脂肪和糖份,且膩滯難消化,過量食易生痰助濕,加重體內濕毒積盛,便易誘發「生蛇」。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信健康] 唐太宗因飲食致生蛇,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