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怎麼辦?

中醫自古對外感疾病有非常深刻和全面認識,透過對正邪關係、疾病發展過程和趨勢的理解,協助人體扶正祛邪,恢復自身平衡。雖然市民大眾未必懂得為自己處方用藥,卻能透過正確理解疾病與證候的發生,採取順應身體智慧的方式,幫助自己更快痊癒,亦避免副作用產生。
強行壓抑
感冒之時,從外來感受的邪氣從表入裏,導致人體相繼出現發熱、惡寒、頭痛、身體疼痛、流涕、咳嗽、消化不良、腹瀉、四肢冰冷、疲倦乏力等不適,嚴重更可出現四肢抽搐、神昏譫語等證候。即使感受同樣的邪氣,或同樣的細菌病毒,亦會因為各人自身體質不同而有機會出現截然不同表現,中醫則透過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等方式診斷疾病,繼而提出相對應治療方案,按先後緩急擬定治標、治本等對策。
然而,部分人對發熱、疼痛、腹瀉等症狀十分恐懼,遂採壓抑和對抗性的方式對治,殊不知許多時候愈激烈的證候反而是身體正氣相對充實的反映,能與外來邪氣相爭之表現,強行壓抑雖或令症狀短暫紓緩,卻可能更傷正氣,導致出現更多副作用或後遺症,如感冒持續不愈、咳嗽、慢性疲倦等。
歸根究柢,這是由於市民大眾對身體反應的認知理解不足,潛意識把疾病當作「敵人」,亦容易只着重表面單一症狀而非整體的健康協調狀態。從中醫角度,感冒往往是疾病的開端,若未得到妥善治療,病邪可進一步入裏,深入骨髓、臟腑而發展成更嚴重的疾患,包括腫瘤癌症。
扶正祛邪
對治感冒時,基本可從「扶正」和「祛邪」兩大方面考慮。
扶正:感冒時需確保自己有充足休息,如停止工作或運動、減少體力勞動和思考、大量休息睡覺、適量曬太陽等,飲食宜清淡或斷食,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祛邪:外感風寒而邪在體表時可多穿衣服或蓋厚被子焗汗,幫助邪從汗出,亦避免壓抑或控制身體症狀,容許自己出汗、咳嗽、咯痰、排泄等,讓邪有出路。
建議市民盡量爭取在生病早期就診中醫,在正氣相對充足之時將邪氣一併驅除,以獲最佳療效,同時避免在不清楚體質狀況或治療目的下盲目服用偏方或成藥。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感冒需妥善治療,中醫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