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健康問題 也可以找你的家庭醫生

陳鍾煜醫生 | 2024-05-23

家庭醫生的日常,當然離不開傷風感冒、屙嘔肚痛這一類比較常見簡單的個案,又或者如高血壓、膽固醇等等慢性病;但亦有些時候會遇到較少見,又或是較為危急、嚴重的情況。

王伯七十多歲,除三高之外,也患有大動脈血管瘤,大半年前做過手術,放過支架。他申訴最近兩三個月有右腳痛及麻痹感覺,當時血管外科醫生,轉介他到內科及骨科專科看看有什麼問題。然而,兩科專家認為王伯沒內科或骨科毛病,建議他返回血管外科繼續覆診。

可是,血管外科的覆診還有兩個多星期,王伯右腳痛卻愈來愈嚴重,感覺乏力,於是來找家庭醫生求醫。

問症時,發現王伯主要症狀為右腳痛,步行得愈久,便愈覺辛苦;只行了幾分鐘,便不想再走。

檢查時,發覺他右腳冰冷,微血管流動非常差;而且他的右腳脈搏不論足部(足背動脈及脛後動脈),又或者膝頭後的位置(膕動脈)均摸不到脈搏跳動!移上床作檢查,連右邊鼠蹊處的股動脈,同樣摸不到跳動。

這是非常嚴峻的情況,是嚴重的右下肢血管阻塞缺血,於是把診斷告訴伯伯及家人,打算轉介他到急症室作入院治療。起初他們因為不久後便有外科覆診,打算到時才處理。幸好經醫生再三解釋,把後果的危急性,包括腳部壞死、需要截肢等告知後,最後他們都同意即刻到急症室。

個多月後,王伯女兒亦到診所求診,並告知伯伯的情況:他入院當晚,得到醫生為他施行緊急手術,救回右腳!王小姐非常感激醫生,當時囑咐不要等專科覆診期,即刻到醫院,否則後果堪虞!

更多例子
張先生早前來求診,他一星期前發生意外,傷及右腳,已立時到急症室求醫,照過X光,當時被告知沒骨折,給予止痛消炎藥物及腳架,然後着他回家,毋須覆診。

不過,他仍然感到很痛,不能着地。檢查時,看到他的腳眼及腳跟,仍相當腫脹並壓痛得厲害。醫生勸喻張先生再作X光檢查,解釋有時骨折造成的裂紋,未必會即時在X光浮現。果然,報告很快出來,證實張先生腳踝處有骨折!所以醫生為他寫轉介信返骨科診所跟進。

18歲的小芬,最近兩個月腹部不適,經期略亂,並偶有便秘。起初求診,給予紓緩治療,着她情況持續就要覆診。初時有改善,但兩個多星期後她再回來,仍感到腹部不舒服,在檢查床上再作按壓時,發現她腹部較硬,尤其下腹處,好像有腫塊。由於檢驗時小芬很緊張,使腹部繃緊,較難肯定是否真的有腫瘤。只是,當醫生用臨床超聲波一照,已經發現一個非常大的盆腔腫塊!結合臨床診斷,相信小芬可能有卵巢腫瘤;與她媽媽商量後,覺得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即時轉介她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小芬媽媽最近帶小女兒來求醫,問及家姐小芬的狀況:她被診斷出卵巢癌,幸好只是第一期,已做了切除手術,現在正接受化療!

家庭醫生常問病人,尤其有病徵一段時間的病人,為何現在才來求醫?筆者頗常聽到的答案是:「不知道找什麼醫生!」希望透過以上例子,闡明家庭醫生的日常,就是什麼病徵、什麼病人都有機會遇到。亦即是說,病人若有什麼不舒服、任何不適,都可以找他/她的家庭醫生去問問。希望市民記着,家庭醫生就是大家求醫的「第一個接觸點」。先問家庭醫生,作初步診斷/治療,有需要的話再轉介相關專科醫生、輔助醫療作進一步檢查/跟進。

若有任何不適,都可以找家庭醫生,因為他們是大家求醫的「第一個接觸點」。

以時間作診斷
筆者只是一位平常的家庭醫生,未必每次斷症都正確;實在也要感謝病者或家人的信任,把他們的疑問及往後進展告知。在此向市民解釋一點,我們家庭醫生頗常「以時間作診斷」。此話何解?由於家庭醫生是市民求醫第一個接觸點,很多時病者病徵在早段時間可能較模棱兩可,但隨着時間過去,病人病徵或會作變化及逐漸浮現得較清楚,家庭醫生就容易些在不需要作太多檢查來做出較準確的診斷。因此,假若病人經常轉換醫生,醫生或較難掌握病情變化,此種現象英文為doctor shopping;其實絕不理想,亦可能會讓病人費時失事。

假若病人經常轉換醫生,醫生或較難掌握病情變化。

最後,希望每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庭醫生,大家能建立起較長遠、互信的關係,讓家庭醫生更好地照顧各位健康!
www.hkcfp.org.hk


撰文 : 陳鍾煜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尋找合適家庭醫生,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