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話「丑時養生」

李思齊教授 | 2020-12-22
按摩陰包穴和太沖穴有助「消氣」護肝。

牛年將至,牛與十二地支之「丑」,和十二時辰與「丑時」(凌晨1點到3點)相應。中醫認為,丑時肝經當令,故丑時養生,重在睡眠和養肝。

俗謂「馬無夜草不肥」,牛也一樣,在古代,農夫常在丑時挑燈餵牛,以及牛在丑時反芻(指牛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返到嘴裏,再次咀嚼),故丑時屬牛(緣由頗多,此為一說)。中醫認為「肝藏血」,丑時全身氣血俱注於肝,人體十二經脈之「足厥陰肝經」當令,此經絡與肺、胃、腎、腦等相關,人的思維和各類活動都離不開肝血的支持,故中醫認為「丑時養肝」。

睡眠養肝

《黃帝內經》載:「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肝。」意即人在進行各類活動時,需血量增加,肝臟會排出血液,以供人體活動的需要;當人體休息時,需血量減少,則血藏於肝臟。現代動物實驗證實,站立時,肝臟血流量會減少40%;運動時,肝臟血流量會減少80%至85%。《黃帝內經》說「人臥則血歸於肝」,故丑時最佳的養生是進入深睡眠,使肝臟獲得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養分。但現代人常熬夜工作、學習、飲酒、消夜等,在丑時仍未入睡,或失眠,長此以往,會造成臉色鐵青、情志倦怠、眼睛乾澀、目赤腫痛、失眠多夢、神經緊張、脾氣暴躁等,且易生肝病。

「消氣」助眠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維持全身氣機、脈絡、精神、情志等疏通暢達。肝臟喜條達惡抑鬱,故護肝,需多培養樂觀情緒,避免憂慮、多思、煩躁、暴怒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致使肝氣不紓、肝鬱氣滯等,所以脾氣也會暴躁,然後就愈難入睡,形成惡性循環。

不僅如此,常有人生氣時會吃不下飯,這因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根據中醫五行相剋理論,肝木剋脾土,生氣會使「肝氣」剋住脾胃,故有「吃不下飯」之感。

因此,常生氣者,可按摩肝經上的兩個「消氣穴」,即陰包穴和太沖穴。其中常發脾氣者可按陰包穴,該穴位於大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4吋;愛生悶氣者可按摩太沖穴,該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中間,趾縫向腳背三個橫指處。按摩這兩穴位,力度以有痠脹痛感為佳,有助精神柔和、舒暢,及維護肝的疏泄功能,使人少生氣和抑鬱等,進而改善睡眠。

此外,《黃帝內經》載「肝者,罷極之本」,意即疲勞、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等,會使血液不停地「運於諸經」,會耗損肝氣,進而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故應避免熬夜、過度勞累、過度用腦等。另外,切忌過度飲酒。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丑時養肝助眠,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