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期間飲食知識

陳靖邦醫生 | 2025-05-16

腸胃炎發作時,從輕微腹瀉到劇烈嘔吐的症狀,都是腸道黏膜受損的訊號。

許多人誤以為,患上腸胃炎時「禁食」能讓腸胃休息。實際上,完全停止進食可能加劇脫水與營養缺乏,反而延緩康復;此時的腸道如同受傷的黏膜,需要溫和滋養。

當初期頻繁嘔吐或水瀉時,腸道處於高度敏感狀態,勉強進食固體食物可能刺激症狀惡化。此時應以「補充水份」為首要任務,可選擇電解質水,少量多次飲用;米水能提供易吸收的澱粉質能量,過濾油脂的雞湯或魚湯則可補充微量蛋白質,但需保持清淡。若嘔吐減輕,可嘗試少量稀粥,並需嚴格避免乳製品、咖啡因及高糖飲料,以免加劇脫水或刺激腸道收縮。

不幸患上腸胃炎,要避免進食固體食物;若嘔吐減輕,可嘗試少量稀粥。

當嘔吐停止、腹瀉次數減少,便可逐步引入食物:例如香蕉的果膠與鉀能穩定腸道;白飯提供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亦可加入蒸軟的南瓜或紅蘿蔔泥補充維生素,蛋白質來源以水煮雞胸或白肉魚為佳,撕成細絲拌入粥中;切記「少量多餐」,每2至3小時進食一次,食物溫度需接近體溫,過冷或過熱皆可能引發腸道痙攣。

症狀消失後1至3天,腸道仍脆弱如初愈傷口,飲食需逐步試探。從軟質蔬菜開始,搭配低纖維水果,再補充益生菌,但要避開油炸或高脂食物;辛辣調味、醃製食品與生食仍是禁忌,即使少量亦可能讓黏膜再度發炎,使病情反覆。

此外,高脂肪食物會延緩胃排空;高糖飲料可能引發滲透性腹瀉;粗纖維食物則會摩擦腸壁。另外,運動飲料含糖量過高,不適合於急性期飲用;病毒性腸胃炎若過早服用止瀉藥,反而阻礙病原體排出。這些腸胃炎飲食知識都應謹記。

作者為註冊西醫

[信健康] 腸胃炎有效食療,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