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荔枝病
李思齊教授每年的初夏,是荔枝成熟的季節。荔枝甘甜爽口、營養保健,但多食易得「荔枝病... -
活化「基層醫療」人才、機構、運作系統 處理「長新冠」醫療、社會、經濟負擔
黃譚智媛美國疾控中心早前在網上刊登利用全國電子病歷大數據分析2020年3月至20... -
-
-
重新認識濕氣
張宏偉博士今年入夏以來,香港多霪雨霏霏,我們會感覺環境中到處都是濕乎乎的,很多人會... -
淮山迷思之四
許懿清中醫師常常用來煲湯的乾淮山,現今以哪個產地的最為地道呢?淮山產地很多,遼寧、吉... -
-
-
糙米抗疫又養生
李思齊教授新冠防控期,要做好飲食防護,可多食糙米來助抗疫。新冠患者臨床有咳嗽、發熱... -
中了Omicron的第二周
林小珊博士小明不用戴口罩在海旁跑步,自由呼吸新鮮空氣多麼舒爽,對比起他姐寫的古穿今... -
-
-
樹梢長出了新芽(三)
黃琼英醫生承上文,鳥型分枝桿菌如需要治療,通常需要多種抗生素的組合和用超過一年的時... -
抗疫中成藥適應症與使用注意事項
張保亭博士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確診率和死亡率都達至疫情以來的最高峰,給香港的醫... -
中醫看新冠肺炎後遺症
陳皓天醫師不少人在新冠肺炎康復後,雖然檢測已呈陰性,但仍持續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可歸... -
疫情下的曙光
勞思傑醫生第五波疫情似漸回落,每天確診數字已由數萬減至二千人之下,醫療系統壓力稍有... -
談新冠口服抗病毒藥
何家銘醫生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大流行至今,已造成全球近五億人感染,六百... -
「居安抗疫」你要知
何家銘醫生琪琪懷着焦急的心情到診所求診。 「醫生,我的老公確診了!我怎麼辦?」琪琪... -
如何在家和COVID好好相處
倪明醫生一個COVID-19第五波的巨浪打過來,好像所有人都懵了,包括政府和我們... -
認識中藥之根莖類
梁寧茵中醫師植物種子萌發,胚根發育成圓柱狀的軸,發展成地下的主根及地上的莖部。 根在... -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四季
王建芳醫生相信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到訪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因為所有臨床實驗室都有嚴格的進... -
發炎性腸病
施蘊知醫生李先生年約三十,一向身體健康,定期做運動。他發現最近排便次數增加,由每天... -
人間有愛 乳癌患者延壽遂願
張琛中醫師乳癌是女性頭號「殺手」,在20多年行醫生涯中,見證很多悲歡離合的感人故事... -
艾灸好處多
謝彩雲中醫師一位在澳洲的朋友患了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經常嚴重... -
該是藿香正氣散登場了
謝彩雲中醫師踏入長夏,除了熱,還是熱,即使在室內也熱得幾乎中暑,吃西瓜、吃雪糕、喝冰... -
無脾健活
梁寧茵中醫師榮先生,46歲,3個月前初診。他在20年前曾因血小板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持...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