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前食療 滋潤清熱防燥邪

許懿清博士 | 2025-08-14

下周六(23日)是本年的處暑節氣日,這個節氣之後意味着暑氣完結,但在處暑前的時段仍是酷熱當道。「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到即是暑天結束之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這時的三伏天氣候已接近尾聲,但氣溫仍然很高,難有真正的涼意,曆書記載:「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處暑節氣正是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宜作出相應調整。

處暑節氣正是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起居作息宜作出相應調整。(網上圖片)

少吃煎炸辛辣

這個時段,太陽落山後會漸漸感覺出絲絲涼意,空氣中的濕度相對三伏天時期稍降,燥氣開始逐漸增加,你會感到皮膚變得較前段日子乾燥,口乾感覺增加,鼻孔相對易出現乾癢,或乾性分泌物增多。

因此,在飲食上應以卻暑、清熱以及預防燥邪為主,少進食煎炸、辛辣和易上火的食物,多吃甘寒食物,多喝滋潤湯水,多吃清潤的蔬果,例如西洋菜、雪耳、雪梨、百合、蘿蔔、粟米、杏仁、杏子、羅漢果、西瓜、馬蹄、無花果等。

甘蔗西瓜皮瘦肉湯

材料:粟米1斤,豬腱1斤,黑皮甘蔗1斤,西瓜皮1斤,玉竹、百合各1両,乾珧柱3粒,陳皮一小塊,生薑3片,海鹽少許,清水3000毫升。

做法:

一、粟米去衣、洗淨,連鬚切件。

二、洗淨黑皮甘蔗的外皮、去皮,切成2吋長的節段,每個段從中間由上至下切成4份。

三、用清水浸北沙參、玉竹、百合2小時,水倒掉不要。

四、西施骨汆水片刻,取出洗淨,去淨油脂。

五、陳皮浸軟,刮淨內瓤。

六、加入全部材料(海鹽除外)加水,以大火煮滾,轉中慢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有助潤燥、清熱、卻暑。

百合蜜

材料:鮮百合50克,蜂蜜1湯匙。

做法:以清水洗淨百合,去掉根部,用廚紙吸乾水份,加少許水煮30分鐘,攤涼後加蜂蜜拌勻,即可食用。

服法:睡前服。

功效:清心安神,潤肺通便,適合睡眠不寧、驚悸易醒、口乾咽涸者服用。

宜忌:糖尿病患者不宜。

作者為註冊中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處暑食療清熱防燥,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