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南海十三郎」悲劇重演
![](https://static.hkej.com/hkej/images/2025/01/14/3978003_94359e0272e3b6f0a96e6a8f0ce1f744_620.png)
南海十三郎(江譽鏐)是粵劇史上的天才,卻因精神問題而晚景淒涼。
我們需從他的經歷中反思:如何更好地關注精神健康,避免如他這樣有才華的天才,被「迫」走向崩潰之路?
發人深省名言
十三郎一生充滿戲劇性,留下了許多發人深省名言。如下:
1.「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悟出來的。」
2.「人生的低潮不是失敗,而是讓我們看清楚自己。」
3.「真正的才華不是需要表現的,安靜卻有力量。」
4.「文字是記載的,也是靈魂的出口。」
5.「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卻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6.「創作無需要追求繁複,簡單才能夠觸動人心。」
7.「真正的悲劇不是失敗,而是無法追求夢想。」
十三郎早年憑藉驚人的創作天賦,創作出無數經典粵劇劇本,但隨着時代變遷、事業波折及個人情感問題,他逐漸陷入精神困頓。甚至他晚年流浪街頭,以及患上精神分裂症。筆者以中醫角度推測,這一切與他的性格,以及終生承受的創作壓力、孤獨感,以及缺乏適當的心理疏導等,息息相關。
主要致病成因
1.天才執着壓力爆煲
作為天才劇作家,自我要求奇高,每劇都求突破、完美,故他在創作中投入了極大的精力與情感,長期如此高壓、執着,使其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精神失衡。
2.情感孤獨與缺乏支持
天才大多不太合群,他與家人、友人疏離,使他老來孤獨,內心寂寞、受創,有抑結時無法釋放。
3.社會變遷帶來失落感
隨時代變化,他的心血作品漸被市場冷落,這種失落感對情感極敏感的天才來說,深受打擊,加劇了精神崩潰。
4.性格決定命運
他具天才的執着、高傲理想與情操,故此,他向來我行我素,不對世俗妥協與低頭,使他長期孤獨和積壓。
「情緒病並不是失敗的標籤,而是需要被正視和治療的健康問題」、「精神健康是人人正視的課題,而情緒病並非羞於啟齒之事」。說開情緒病,最欣賞和佩服本港的林建明女士(大姐明),她早在2004年創立《心晴行動》,當時很多人可能不知什麼是「情緒病」,但在她「鞠躬盡瘁」式的推動下,華人社會在20年前開始,才漸漸認識及關注這病,故她可謂推動華人關注情緒健康的先驅,並奠定了本港情緒健康關注的里程碑。
《心晴行動》是一間慈善機構,20年來透過教育、支持和關懷等方式,幫助過無數受困於情緒病的香港人,使他們可以重拾人生。故此,如有情緒困擾者,宜盡早聯絡這等慈善機構。
情緒病、抑鬱症並不可怕,及早求治,絕對可被治癒的!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信健康] 避免十三郎悲劇重現,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