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眉跳還是半面痙攣?

梁嘉銘醫生 | 2021-05-31
半面痙攣的成因是控制面部肌肉的第七對神經線,在腦幹旁的一段被附近一條血管壓迫着,使它不斷受刺激而發出錯誤訊號,令肌肉跳動。

近來有關疫苗接種的討論,使大家對面癱、貝爾氏麻痹症等名詞多了關注:面癱是指面部運動神經因發炎而導致功能喪失,使一邊眼睛不能合上,嘴角不能移動。和這情況剛相反的便是面神經過分活躍,醫學上稱為「半面痙攣」,指面部半邊肌肉出現不由自主的陣發性抽搐。初期只局限於眼部周圍的肌肉,漸漸發生的次數和幅度增加,並涉及面頰和嘴角肌肉,嚴重時更會令眼睛不自主地閉上和嘴角抽搐,情緒緊張時或嘴部大動作時較易引發,嚴重影響外觀和社交,甚至造成心理困擾。患者以40歲以上及女性較多。

半面痙攣的成因是控制面部肌肉的第七對神經線,在腦幹旁的一段被附近一條血管壓迫着,使它不斷受刺激而發出錯誤訊號,令肌肉跳動。其他較少見的刺激源頭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腫瘤、多發性硬化症等。有部分面癱病人在神經線復元後亦會出現這後遺症。因此,醫生會用磁力共振掃描檢視有否以上病變,並確定神經線受刺激的原因。

治療方面,較保守的可用藥物紓緩緊張的肌肉和患者的情緒,但一般療效不太顯著,並且很易導致疲勞及減低工作能力;亦可在眼及嘴角周邊的肌肉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阻礙神經線傳遞訊號到肌肉。一般可在注射後兩三天見效;但藥效平均維持2至3個月,之後便要重複注射。身體亦會在一段時間後產生抗藥性,使療效消失。若藥份過重,又會令眼瞼暫時不能合上。

如果前兩項方法無效,便可考慮用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把造成干擾的血管和面部神經線分開,再在兩者之間放置一片人造纖維分隔,使血管不再直接刺激到神經線,療效立竿見影。由於聽覺神經與面部神經非常接近,所以手術時必須小心,以免傷及病人聽力。現時的手術一般會採用術中腦功能監察輔助,大大減低風險。這種手術已相當成熟,成功率可達80%至90%,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約1%至2%。

作者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治療半面痙攣方法多,醫生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