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系列之抑鬱症
抑鬱症在現今社會是很常見的情緒病,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抑鬱症診斷標準是,患者至少連續兩星期出現以下9個病徵中的5個或以上(必須包括情緒低落及/或失去動力):
1.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落,可以是主觀感受(如悲傷、空虛、絕望)或由其他人觀察到(如流淚)。2.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活動缺乏興趣或不感到愉快。3.食慾或體重顯著下降或增加(即一個月內體重變化達5%)。4.差不多每天都失眠或嗜睡。5.差不多每天的行動或說話都比平時遲滯或激動(可由其他人察覺到的)。6.差不多每天都感到疲倦乏力或失去動力。7.差不多每天都覺得自我價值低或有過度罪疚感。8.差不多每天都出現思考力、注意力、集中力減退或難以做決定(可以是主觀感受或其他人觀察到)。9.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無特別計劃的自殺念頭,甚至已嘗試自殺或有實行自殺的計劃。
與肝有關
西醫理論:人腦內有億計的腦細胞,細胞與細胞之間在訊息交換時需要靠一些分泌物質作傳遞,如果腦部分泌的化學傳遞物質失衡,就會令情緒受影響,從而引發抑鬱症。這些腦部傳遞物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不同的傳遞物質各有不同管轄範圍,包括情緒、動力、思維等,這些物質之間也會相互作用,一旦失衡,便會產生情緒病,抑鬱症是最常見的一種。
傳統中醫並無抑鬱症這個病名,但有記載過相類似的症狀,現代中醫把抑鬱症歸入鬱證的範疇。一般的病因病基多與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有關,從而導致情緒低落、心情鬱悶、胸悶、脅痛、易怒、易哭等症狀。中醫認為情緒問題必然與肝有關,怒傷肝,時常發怒會導致肝氣鬱結,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而成氣鬱,這是鬱證主要的病機。中醫說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鬱日久,一定影響到血,令血運行不暢而形成血鬱。氣鬱日久也會化火,因而出現肝火上炎而形成火鬱。氣鬱也能導致津液運行不暢,使其停聚於臟腑、經絡,凝聚成痰,形成痰鬱。
另外,思慮過度會傷脾,肝鬱嚴重時也犯脾,令到脾失健運,脾運化水穀及運化濕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可以形成食鬱。再加上脾不能運化水濕,使水濕內停,又形成濕鬱。日久,水濕內聚,凝為痰濁,則是痰鬱。中醫的心主神明,時常精神緊張可損傷心氣,以致心氣不足而出現心悸、短氣、自汗等症狀;汗為心之液,汗多日久會耗傷心陰以致心陰虧虛,會出現心煩、低熱、面色潮紅等症狀;此外,心失所養日久,令心神失守,可致精神惑亂、悲傷哭泣、哭笑無常等精神科症狀。
以中醫的辨證論治為原則,從不同角度分析其成因而處方藥方,再配合針灸及心理治療,效果顯著。中醫多以疏肝理氣、清肝瀉火、理氣化痰、安神定志、健脾化濕為主要治則。以下4組穴位:1.行間穴、2.太衝穴、3.肝俞穴及4.脾俞穴,輪流以指腹用陰力按揉20秒;重複2至3回,每日1至2次,最好有一次在睡前做。經常按壓,有助解鬱、調暢心情。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了解抑鬱症病徵,中醫貼士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