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不普通
病人進入診症室,急趕地說:「醫生,我想看上消化道外科醫生……」
我說:「這裏就是了,請你給我看一下你的轉介信。」
病人略為猶豫地說:「但門口的指示牌寫着這裏是普通外科……我有的不是普通問題,我有胃癌,要找上消化道外科醫生做手術呀!」
我解釋:「明白,其實普通外科會處理包括腸胃、食道、肝膽胰、內分泌腺等等的手術……」
病人皺緊眉頭搶說:「你們什麼都做,那就是不專門、不是專科啦!」
這是我早年在公立醫院普通外科工作時的一次經歷。記得那時我花近30分鐘為病人講解醫學院專科分科及普通外科醫生的工作,他似懂非懂地點着頭。之後我為他診症、解釋治療及手術程序、預備手術的資料,他準備離開之際,突然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醫生你還這麼年輕,趕快考一個專科吧,有專科資歷你才能做大手術啊!」
類似上述的對話情景,在我考取外科專科後的過去17年間,發生過不下10次。普通外科很多時會被病人看成「普普通通」的醫生,經常被問及「為什麼不是由專科醫生或高級醫生來診症」,甚至認為內外全科都比我們「勁」,因為人家是「全科」,普通外科只是「普通科」……會有如此的誤解,我想是因為大眾對於外科醫生的工作不夠了解。
手術涉獵範圍廣
其實「普通外科」,是外科界其中一個較大的專科,英文稱為General Surgery。香港外科醫學院細分為7個分科(subspecialty),除了普通外科,還有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心胸肺外科、整形外科、小兒外科和血管外科,其中七成外科醫生都屬普通外科。有別於其他外科分科,「普通外科」這4個字無法讓人顧名思義得知所負責的手術範圍,也讓病人摸不着頭腦,不知道「普通外科」原來也是一門專科。
根據香港外科醫學院介紹,普通外科專門處理人體各種外科病症,包括利用微切口手術和內窺鏡作診斷及治療。
頭頸、乳房、消化道
更深入地說,普通外科醫生會負責處理頸部甲狀腺的問題,包括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瘤等切除手術。乳房手術也是由普通外科醫生負責,例如乳房超聲檢查、乳房良性腫瘤切除,以至乳癌根治手術。不過胸腔其他器官,即心臟和肺部的手術,則由心胸肺外科醫生負責。
再往下數到腹腔,也是普通外科醫生的「管轄範圍」,消化器官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肝臟、膽囊、胰臟、脾臟、大腸、小腸,一直到闌尾,相關大大小小的消化道疾病,需要開刀的都是由普通外科醫生負責,也會利用內窺鏡包括胃鏡及腸鏡為病人作消化道檢查。
另外一些難以分類的疾病,如小腸氣(即疝氣)、後腹腔腫瘤、腹部需要進行手術的急症個案,好像大家經常聽見的急性闌尾炎(即盲腸炎)、腸阻塞、腸缺血、腹膜炎等也是由普通外科醫生處理的。
總括而言,普通外科涉獵的手術範圍甚廣,包括頭頸、食道、腸胃、肝膽胰、乳房、血管、內分泌腺、創傷等都屬於這專科的範疇,「普通外科」並不是所想像的「普通」。
網上查字典,General一詞可以翻譯成「一般」、「普通」、「綜合」、「總的」……在內地,General Surgery則被翻譯為「大外科」或「綜合外科」,給大眾的感覺明顯地截然不同。
不可能全部精通
早年外科其實並沒有分得這麼仔細,起初大致分為骨科、眼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等。隨着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病症種類愈來愈複雜、醫療科技愈來愈先進,醫生也需要愈來愈「專」,演變成現在的分科。
在本港的醫學專科學院分科制度下,一般醫學院畢業生若有意成為外科專科醫生,需修讀兩年基礎課程,再從外科專科中,選擇心儀的一科接受4年培訓。以普通外科為例,在這4年間醫生差不多每半年就要輪替到不同分科(如頭頸、食道、腸胃等)受訓,再經過最後考試,及格方可成為一位普通外科專科醫生。
事實上,醫生不可能精通專科內所有大小手術,除了一般常見手術外,每位普通外科醫生都會專注向一至兩個分科發展,例如食道及血管等。不過在外科醫學院規管下,醫生不能擅自改頭銜,所以大家的學銜都是「General Surgery普通外科」。又例如坊間常見以「痔瘡中心」、「乳腺中心」、「消化道外科中心」等為名的醫療中心,其實也只是公司名稱,提供醫療服務、做手術的醫生,大多都是「普通外科」專科醫生。
希望此文章能讓大家多認識普通外科醫生的工作:General but not simple。
撰文 : 鄺永恒醫生_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普通外科範圍廣,醫療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