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大椎穴

李思齊教授 | 2021-12-21
一到冬季,總會有人覺得後頸涼颼颼的,這是寒氣侵體的表現。因此,在冬季氣溫降低之後,易感冒咳嗽、四肢冰涼,或者頸項怕冷者,可選擇艾灸此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溫補大椎之陽,有助提振一身之陽、通絡散寒、緩解頸肩部不適等。

傳統指出,自12月21日起,為「三九艾灸」養生的重要時期,而大椎穴是主宰全身陽氣、調整全身機能的要穴,故「三九」養生保健,艾灸大椎穴不可少。

通陽

一到冬季,總會有人覺得後頸涼颼颼的,這是寒氣侵體的表現。「寒邪」侵體,體內陽氣不足者,即會畏寒怕冷,中醫稱這種情況為「陽虛生內寒」,其主要表現為手足冰涼。由於手腳處人體四肢的末端,故中醫稱之為「四末」。「陽氣內守,不達四末」,則會手腳冰涼。而中醫認為,艾灸大椎穴,可溫補陽氣,這因「大椎通陽」,即大椎穴,是人體陽氣的樞紐。

大椎穴,為人體「督脈」的本經穴,督脈「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來自督脈的陽氣充足;大椎穴又是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手足三陽的陽氣由此穴滙入,因此,大椎穴內陽氣充足,如椎般堅實,故名「大椎」。由此可知,大椎穴是全身陽氣的樞紐,中醫稱其為「諸陽之會」。

大椎穴既為「諸陽之會」,內可通行於督脈、外可流走於三陽諸經,故中醫認為,補之可壯全身陽氣,為治療寒涼疾病的首選穴位,如《針灸甲乙經》載:「傷寒熱感煩嘔,大椎主之」。

療疾

艾灸大椎穴,是溫陽散寒、治療寒涼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醫指出,艾葉為「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有溫陽、散寒、除濕等功效。艾灸屬陽,配合灸火,可通絡散寒,緩解全身怕冷的症狀。此外,做艾灸,還「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故艾灸大椎穴,不僅可治療本穴相關的疾病,還可治療所經經脈相關的疾病,如下:

(一)穴位所在,主治所在: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其取穴法為:正坐,低頭,脖子後方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即是該穴。因此,艾灸大椎穴,有助於治療頭頸疼痛、落枕、頸椎病、頸椎增生等頸部相關疾病。

(二)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大椎穴為人體的「十字路口」,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皆經大椎穴,因此,大椎穴不通,則這7條經脈皆不通。故中醫指出,大椎穴可用於治療這7條經脈相關之疾病,有疏風解表、清解裏熱、宣肺理氣、降逆平喘、宣通陽氣、補虛培元等功效。古人又稱大椎穴為「百勞」,即指該穴可治療「五勞虛損、七傷乏力」,有助祛除身體疲勞和虛弱等。此外,現代醫學實驗表明,艾灸大椎穴,有助增加白細胞數量和增強其吞噬能力,故艾灸大椎穴,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因此,在冬季氣溫降低之後,易感冒咳嗽、四肢冰涼,或者頸項怕冷者,可選擇艾灸此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溫補大椎之陽,有助提振一身之陽、通絡散寒、緩解頸肩部不適等。注意:熱性體質、有發熱症狀、婦女正值經期等,皆不宜做艾灸。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艾灸養生非難事,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