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疫苗 2021

公共教育委員會醫生 | 2021-12-30
今年在疫情影響下仍然是獨特的一年,但也快將成為歷史。

2021年到尾了!幸好今年新冠疫情沒有在香港大爆發,而今年陪我們一起度過的,應算是新冠疫苗了。在此,我們前線家庭醫生也回顧一下2021所經歷的。

「咁快又一年!又到年尾,各種總結上台,閉上眼睛,除了閃過幾次Staycation之外,還有什麼?」倪明醫生回憶說。「去年尾,各家新冠疫苗數據紛紛出台,對未來疫情的控制大家都充滿希望。2月尾,香港終於有疫苗可供接種,『喜大普奔』,作為醫生終於在3月頭繼高官之後報名接種。新冠疫苗的副作用確實比流感多一點,但只要想着,哇,好多抗體在產生啊!那些不適就很容易接受了。」

「因為疫情,大家需要戴口罩,所以經飛沫傳染的呼吸道疾病少了很多;也是因為新冠疫苗接種,香港人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不了解,頓時全城掀起Body check的熱潮,高峰期居然要排隊數星期先有位。」

「當疫苗接種率節節升高,大家所憧憬的開關旅行還沒出現,而是病毒一直在變,更從Beta變到了Omicron,現時數據顯示兩針疫苗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需要第三針的接種,甚至第四針。」

「防疫疲憊,防疫疲憊,真的很疲憊,我已經戴N95口罩上班整整兩年了。這種心情大家都明白,有一點點灰也有一點點不甘心。病毒一直在學習在變異,它在想如何在宿主上保存自己,比如Omicron就顯示它傳播更快但人的病情似乎更輕,這是基因的自私性決定的,它在適應如何和人類共存。而我們人類,自詡為地球上最有靈性的物種,怎麼可能學不會如何面對一個病毒呢?病毒在變異,我們的疫苗也得升級,萬物總會有個平衡。當你覺得最黑暗的時候,就是離光明不遠的時候了。」

全民參與

「我們在過去一年和病人傾得最多的問題,肯定是『醫生,我適唔適合去打新冠疫苗呀?』這問題並不難答,因為在社區裏真真正正不適合打新冠疫苗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朋友都適合接種。當然在開始時,有朋友在打針後離世,便出現了『打針會死人』的流言……」顏寶倫醫生說。「實話是,日日有人死,『打針』後『死亡』真的是個不幸的巧合,兩者完全沒有因果關係。幸好時間累積證據,大家打完疫苗後,除了或多或少的輕微副作用外,根本就是『冇事』。大家在打針前有疑慮絕對是應該的,而我們家庭醫生就是和大家傾疫苗的最佳人選。」

「打新冠疫苗就是全民參與的活動。很多朋友在這之前自覺健康,甚少見醫生或做檢查,因為要打疫苗才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但在做完檢查、打完針後,被發現的健康問題該如何跟進?這是我們家庭醫生的責任。相關問題也是,該如何做好基層醫療、如何做好醫療融資、如何令家庭醫生做好當中的領導和協調角色,也要在未來解答。」

「現在我們最擔憂的,是仍未打針的長者們。大部分長者在我們分析解釋後,都欣然去了打針。但有好些長者卻仍然很猶豫,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家人的支持和支援。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位長者想打針,但有子女反對,更說『打完後有什麼不妥我不會理你的!』希望大家明白長者是最需要被疫苗保護的一群,大家都幫助身邊仍未打針的長者,在新一年快去打針啊!」

「時間匆匆,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兩年多。疫情初期,世界對新冠病毒不甚認識,十分恐慌,只能顧如何『防疫』。因若果染疫,卻無有效的治療。」何家銘醫生說。「及後,當發現了病毒的源頭及傳播途徑,『勤洗手、戴囗罩、保持社交距離』就是預防疫症的不二法門。市民都提高了防疫意識,減少外出、注意家居衞生、若有病徵便立刻求醫作檢測。大家都希望能預防感染並及早堵截社區源頭,嚴防每波疫情。」

「待新冠疫苗研發後,社會在『抗疫』上出現了曙光。疫苗出現初期,市民對疫苗成效及副作用都感到憂慮。但隨着愈來愈多人接種,大家的疑慮亦漸漸釋除,並積極接種疫苗。及至12月,全球已接種超過80億劑新冠疫苗,而全港已接種了超過980萬劑。而因接種疫苗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率實在微乎其微。大家都希望能透過疫苗達致群體免疫,對抗疫情。」

辭舊迎新

「醫學日新月異,但病毒亦變種快得驚人。由Alpha、Beta到Delta,及至最新的Omicron。除『防疫』及『抗疫』外,大家亦建立了新常態,準備與COVID-19『共存』。如人類應對流感大流行,大家時刻注意個人衞生,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感染或其併發症,減低對個人及社會造成的傷害。雖然Omicron來勢洶洶,但我們定能與它『共存』,並冀望將它消除。大家記得盡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啊!」

「2021將成歷史,回顧過去一年,受着新冠大流行的影響,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改變:前來診所的病人求診原因也起了很大變化。」陳頴欣醫生說。

「劉太從事保姆車跟車工作多年,以往前來求診主要都是傷風感冒,但這次卻是為了雙手連月來一直痕痕癢癢,不斷出現水泡和脫皮的問題,原來由於工作關係,劉太需常用酒精搓手液潔手,久而久之,皮膚非常乾燥,甚至出現龜裂和感染。李先生在寫字樓做文職,疫情下多次被安排在家工作,由於家中沒有書桌,只能在飯枱上用筆記簿型電腦工作,但因為枱和凳的高度不配,加上由朝到晚坐在同一位置,慢慢開始出現頸梗膊痛。張小姐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近月常常受胃脹困擾,晚上又睡得不好,細問之下,原來受到疫情影響,張小姐放棄平常到健身室運動的習慣,也未能相約三五知己聚會減壓,更遑論如以往每年出外旅遊散心,鬱悶之下,連帶腸胃和睡眠也受影響。」

「2022年將至,相信不少人的新年願望都是希望能回復正常生活,想要願望成真,目前能夠做的是盡快接種新冠疫苗。雖然疫苗不能預防感染新冠病毒,但研究已經證實疫苗能有效預防重症,所以想要回復正常,還是盡快接種疫苗吧!」

祝願各位身心健康,新年進步!

www.hkcfp.org.hk

撰文 : 公共教育委員會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回望2021新冠疫情,支援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