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脆性骨折的陰霾(二)
錢女士,71歲,有十多年的骨質疏鬆症,DEXA指數為負3,每年定期返公立醫院接受唑來磷酸針劑治療。有一次不慎跌倒後從下背痛到腳底,無法站立、夜夜難眠,決定就醫。見過急診醫生並照過X光片,表示並無骨折,只是挫傷。然而,疼痛持續一個禮拜,病人家屬帶來筆者診所求醫,臨床檢查得知錢女士的薦椎骨位置痛楚非常,X光對於薦椎骨位置偵測到骨折的敏感度比較低,於是安排磁力共振檢查,最後發現是「薦椎骨質疏鬆壓力性骨折」。
薦椎是連接上半身、骨盆與下肢的橋樑,擔任着人體力學的軸心,承載身體重量的重要骨骼,一旦骨折,承受不住重量,病人就會感到疼痛,通常的表現是坐立不安。相對於四四方方的腰椎或胸椎,薦骨是數節相連、呈一整塊狀的骨板,骨折時不會有明顯變化,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香港每年因髖部脆性骨折而要入院的發生率由2001年的3678宗急升至2020年的6300宗。「薦椎骨質疏鬆壓力性骨折」顧名思義,好發於骨質疏鬆的女性年長族群,假若曾接受骨盆放射治療、類固醇治療導致骨質疏鬆、維生素D缺乏或是長期使用雙磷酸鹽會增加發病風險。「薦椎骨質疏鬆壓力性骨折」症狀很多變。病人常抱怨下背痛或骨盆痛,可能痛到無法走路,也可能會散射至臀部、髖部、腹股溝或雙腿。由於骨盆承載上半身所有重量,因此行走或坐下時疼痛會加劇,休息或平躺則會改善。
「薦椎骨質疏鬆壓力性骨折」第一線治療為保守性治療,建議適當的負重活動及復健以增強骨折周圍肌群的肌力,增加自我骨修復的機會。另外,找到相關致病因素,並加以治療改善也同等重要。若保守性治療效果不彰,逐漸進展為錯位骨折,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骨泥灌注的骶骨成形術等。錢女士接受了6個月新的治療骨質疏鬆藥Evenity後已經減少了大部分的痛楚。生活慢慢變回正常,且看後續。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骨質疏鬆易骨折,骨科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