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眾精神健康
近年,香港市民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和挑戰,如疫情、社會爭議、維持生計等問題,影響着我們的情緒。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於2020年6月進行的電話訪問中,發現有近六成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水平不及格,若將數字轉化為全港人口,估計有逾400萬人口出現焦慮症與抑鬱症的相關症狀,情況令人擔憂。
而2017年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更指出,每7位香港市民就會有一位在一生中經歷常見的心理疾病,例如上面提及的抑鬱症。可是,市民對精神健康仍存有不少誤解及負面標籤。另外,相比社會民生常常提倡的各項生理健康的政策,精神健康無論在推廣、預防和資源上也沒有受到同等的重視。
精神健康之所以值得大家關注,因為精神健康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這不只是個人需要和公共健康或社會問題,更是對社會運作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層面都至關重要。相反,失去精神健康可能會導致極度不安、混亂及痛苦,甚至脫離自己思想、感覺及記憶和喪失認同感。也可能會不知所措,以至於導致焦慮和驚恐。
五大綱領
就促進大眾精神健康上,基於1986年11月在加拿大舉行「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會議」上確立的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應用於以實現世界衞生組織(WHO)在1981年發起到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倡議目標的行動當中陳述的五大行動綱領,有幾項策略分享與大家分享如下︰
落實公共精神健康政策
在起草和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除了以書面形式訂定來確保相關政策得到財政支持,還需要把精神健康議題列入各部門決策議程,明白到決策對大眾精神健康的影響和責任。另外,透過公眾諮詢向不同持份者徵詢意見,包括學者、不同界別的機構代表和市民等,以訂立更全面、公平及普及性,以至深入民心的短期和長期的精神健康政策,有助改變全民對精神健康的態度和觀念。
創造有利環境
一個具正面的環境為大眾發展和維持良好的精神健康提供重要作用,如推廣校園關愛文化、重視僱員於職場上的個人福祉,在社區建造便利的公共交通設施等。在家庭、校園、職場、社區和社會層面下,透過不同措施來營造有利的環境條件,讓市民減少承受過大壓力及負面情緒,在實際上和心靈上得到支持,對促進大眾精神健康上有莫大的裨益。葉兆輝教授於2015年在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開展了一個「培養學生正面態度和價值觀」計劃,主要以認知行為和正向心理學的元素為基礎。結果顯示參加者課程後在精神健康知識、焦慮情緒和負面思想都呈現顯著正面改變。課程有助他們識別自己的品格優點和掌握情緒控制、提升他們的自尊和同理心,以及改善人際關係。
鼓勵社區參與
透過讓民眾參與促進精神健康項目的計劃、決議和實行的過程,提供與活動內容有關的意見,不但能鼓勵其參與,更有效推動項目的進行。不僅如此,政府可持續為社區提供精神健康資訊和撥款,加上利用社區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網絡來增強自助、社區支援和易於尋獲的有效服務,並滲透到不同年齡層,從而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和認知,加強公眾參與促進精神健康的行動力。
發展個人技能
在精神健康的推廣上,鼓勵大眾可發展較常於生活中應用的個人技能,例如壓力管理及提升抗逆力,並且讓市民積極實踐,這對預防情緒病有持久且正面的影響。此外,活動能以小組及互動形式舉行,強調社區支援和小組交流。一方面能讓彼此抒發感受和互相溝通,促進自助及互助,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大眾精神健康的自理及群體抗逆能力。
調整精神健康服務
定期檢視現行的精神健康服務,配以科學為本的評估工具及研究,透過收集數據來掌握現時精神健康政策的實際效用,並依照本港的實際情況找出合適的精神健康預防、及早識別、早期介入、治療及復康工作的方法。而且,根據持續檢討的結果,調整現有精神健康服務(包括人手、模式和撥款),例如使用以網絡模式提供輔導服務、善用創意社交媒體發放易於理解的減壓和求助資訊。持續檢討和調整精神健康的服務,讓服務更能與時並重,切合大眾所需,有效實行。
要有效地促進大眾精神健康,制定「以人為本」的政策,以受眾的需要為出發點作出針對性的健康服務是十分重要。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和文化價值觀呈現,成為建構具有針對性的健康傳播模式的基礎。於「人際互動」、「情緒表達」、「社會關係」、「疾病觀念」、「醫療選擇」等等的行為模式進行研究、教育、培養及提升。與此同時,營造支持性的社會環境,形成人與人以至鄰里守望相助的人際交往模式,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個人技能提升及持續檢討精神健康的服務,更是不可或缺。
祝願大家精神康健,身心康泰!
參考文獻:
1.世界衞生組織(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evidence/MH_Promotion_Book.pdf)
2.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ottawa-charter-for-health-promotion)
3.《精神健康檢討報告》(https://www.fhb.gov.hk/download/press_and_publications/otherinfo/180500_mhr/c_mhr_full_report.pdf)
4.〈抑鬱與焦慮擾人 情況要及早關注〉(www.hk01.com/01觀點/632471/抑鬱與焦慮擾人-情況要及早關注)
5.葉兆輝、沈君瑜、龍偉民、黎淑怡(2018)。〈預防青少年自殺──培養正面態度和價值觀〉。《青年研究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一期(總第四十一號)66-81頁。
撰文:劉姿彤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兼職研究助理、
錢惠堂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
[信健康] 舒緩精神壓力,健康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