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腦軸、益生菌和情緒病
陳靖邦醫生根據2015年香港精神健康調查,估計每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出現不同程度的... -
成人ADHD不易被診斷?
林震醫生在會診期間,不少成年人或家長對「成人ADHD」這個病感到非常疑惑,因為這... -
-
-
驚弓之鳥
劉知行醫生「醫生,我常思疑自己患有心臟病,但不確定是否只是神經過敏。」這是一位年約... -
疫情下處理長者精神健康
王可欣相信大家對2019年發生的公共衞生風波都歷歷在目。那年12月,全球首個新... -
-
-
壓力與身體健康
羅杏斯醫生新冠肺炎疫情過去,相信很多市民都開始回復正常生活。但過去幾年疫情時生活上... -
學習帶着恐懼前行
吳崇欣一些人會不斷投訴人生不順利、有所擔憂,他們會花很多時間擔心未來,不斷思考... -
-
-
除罩感壓力失自信 認識容貌焦慮症
口罩令已長達三年,香港終於昨日(一日)解除口罩令,在室外室內包搭乘搭公共... -
精神病患者感被歧視 7成認升職機會少
平機會昨日公布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的研究結果,發現逾半精神病... -
用心解心鎖
蘇瑞雯工作中,經常接觸一些個案,原先身體患上的疾病,早已醫治好(我指生理上),... -
丟人現眼的爸爸(三)
麥棨諾醫生即使子喬努力達到爸爸的標準,每當一達標,爸爸又會把準則提高,讓她要繼續再... -
情緒病的處理
林震醫生藍奕邦在2014年因情緒病淡出樂壇,用了7年時間養病,他說現在情緒問題已... -
放鬆以治「脷」
冼銘全醫生68歲女士,有心臟病、胃潰瘍、焦慮症,在不同的專科跟進。今天由丈夫陪同到... -
女童與ADHD
黃啟宏西方多項調查發現,有相當部分的女性過度活躍及專注力失調症(ADHD)的患... -
突如其來的驚恐症
林震醫生羅馬尼亞網球手哈立(Simona Halep)曾是2018年法網冠軍,在... -
加添一點溫柔
李維榕博士有個青年人這樣對我說過:「我父母的關係,欠缺一點溫柔!」溫柔這兩個字,自... -
「長新冠」與高血壓
郭應龍醫生新冠病毒及高血壓最大的關連在於病者在患上新冠後,如本身有高血壓的話,不幸... -
恐懼突襲
陳念德醫生李先生46歲,初次來診所看我時神情非常緊張和擔心。事緣大約一年前,有一天... -
解離狀態
林震醫生在會診期間,筆者不時也會遇見一些青少年患者出現「解離」症狀,許多家長對解... -
給焦慮症家人一點空間
崔永豪醫生若家人受到焦慮症困擾,應避免自己在不留意時犯了以下4項錯誤︰(一)同理心... -
港大研究抑鬱症受腦橋連接強弱影響
香港大學心理科學與臨床心理學講座教授李湄珍教授(圖)昨日與研究團體公布研...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