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精準齊改策 中西整合馳方艙(之一)

黃譚智媛 | 2022-03-11
方艙醫院在是次疫情中成為其中一項重點措施,圖為青衣方艙醫院。(香港中通社圖片)

2022年3月9日特首公告新的四大措施:1.伊利沙伯醫院在一周內轉變成定點醫院;2.全港公營醫院50%的床變成新冠病床;3.邀請國家隊來統領亞洲博覽館方艙醫院及北大嶼山傳染病中心;4.加速興建幾所方艙醫院,在落馬洲河套區的醫院4月便可開展服務,而長者社區暫託隔離中心,也會由原來的亞博館、彩雲及石硤尾再增地點。

一下子這麼大的轉變,困難重重,如何迎難而上呢?

國家衞健委醫管中心主任翟曉輝指出,方艙醫院需「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可縮短就醫時間,大幅度提高醫療能力。方艙醫院可為患者提供西藥、氧氣吸入、中醫中藥及心理健康諮詢。隔離、分診、基本醫療、密切監測及快速轉診是其5個主要功能,設有「三區兩通道」感染隔離措施,醫護人員需要有在院感染防控的經驗。

新建的方艙醫院,功能應該像醫管局的亞博館、北大嶼山傳染病中心、天水圍和大嶼山醫院。若要快速增加方艙病床,應該把現有在青衣及啟德的社區隔離中心,正名為方艙醫院,改變運作模式,立刻接受輕及普通型的病人,並由醫護團隊進駐主持。

國家支援

人力方面,可邀請內地有新冠醫治經驗的中西結合團隊來港與本地的精英合作。國家贈送的「三方」不是任何病人都適合服用,派給受隔離/檢疫的人也需要中醫師的指導為佳,民間發起的網上/網下中醫藥服務不下六大團體,為何不邀請他們負責隔離的醫療服務。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有經驗,有能力,更有香港醫療體系的認知配上中西醫及管理團隊,可領導一組方艙醫院。在黃竹坑的港怡私家醫院,已經有港大中醫教授服務,所以可以立刻改用成中西結合方艙醫院。再可指揮亞博館及北大嶼山傳染病中心,迎接內地精英從北京或上海來指導,因為港大醫學院與兩市名校也有合作的經驗,而地理上可背靠瑪麗醫院,成為離島區聯網。

香港浸會大學已建立中醫院的管理班子,亦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若結合廣東鍾南山院士的班子,亦是另一領導組別,可立即進駐啟德及青衣方艙醫院,地理上與伊利沙伯醫院很近,便可與此定點醫院建成九龍區聯網。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已經開設了新冠病床,亦是全港中西醫結合研究的始創者,並已成立了香港中西結合研究中心一段時間,亦是領導方艙醫院的候選團隊,但還欠國家隊的支援,若邀請張伯禮院士從天津來港便事半功倍。地理上,北區的方艙醫院最適合,落馬洲與新田便可順利上馬,亦可以用威爾斯醫院為掛靠轉介危重病人。

公私合作

香港浸會大學卞兆祥教授從2020年新冠開始時,已用中醫藥幫助老人院的長者,他們的遠程醫療與中醫藥業界的幾個網上/網下項目,在過去一個多月來,已幫助不少市民。

其實有很多中醫師樂意服務,但現在不但中藥供不應求,還有送藥快遞服務接不上。

醫管局轄下的18區中醫教研中心,已納入公營醫療體制,可立即改成每區中醫服務的統籌,與私營中醫師團體分工合作遠程醫療。約時可否用HA Go?還要用醫管局的公私營協作計劃(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平台,即時看到病人的病歷、藥物史等,再要與醫管局新成立的17間指定診所及「隔離護理觀察遙距服務系統」合作,與全部社區檢疫或隔離設施溝通,同時與衞生署接種疫苗及測試結果掛鈎,這才能事半功倍,不但減低誤診誤治,更能提供大數據作分析,支援控制疫情。

醫管局中醫部已開展了中醫網上/網下安老院舍診療服務,但沒有與老人科西醫合作,既然我們有老人外展服務(Community Geriatric Assessment Team),便應該攜手進入每一間院舍,為未受感染及康復的長者「治未病」,補疫苗之不足。

若要成功戰勝這困難的局面,以上措施,缺一不可。用中醫藥防治新冠在全國應用了兩年,中西結合的效果可減短病程、減低轉重機會、住院日數及死亡等,以上都有很多「循證醫療」的報告。現在全港缺中藥(中成藥、顆粒劑、飲片及草藥),因為在物流中出了問題,不能過關,所以政府要特事特辦,以綠色通道幫助這些救命物資,快速達港應用。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信健康] 公私合作齊抗疫,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