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出腎納 呼吸乃和

余志方 | 2022-04-11
古人認為呼吸絕不簡單,養生防病療病盡在「氣」之中。

至感到身熱有汗時,再翻身向另一側臥下,仍如前般吐納呼吸,使大汗出,避風休息」,體表病邪可解。這是古人用呼吸導引之法,治外感風寒一例。
誠然,「天氣通於肺」,故呼吸系統是最易受到外邪侵襲的內臟;而且呼吸不僅牽涉肺,在中醫眼中,腎主納氣,腎為氣之根。人體出現氣短、氣喘促、動則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吸氣相對短弱、面虛浮、脈細無力,便視為出於「腎不納氣」。
養生防病
古人透過「吹呴」(慢慢呼氣),吐故納新,並模仿熊走路、鳥伸肢的姿勢,隨屈伸按蹻之姿,進行呼吸的速度和深度調節,使呼吸得以調和,冀把病患消除。如何讓一呼一吸得到健體養生治未病的效果,《養性延命錄.卷下.服氣療病篇第四》有一個說得十分淺白的方法,「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有六,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簡言之,吸氣只有一個方法,但吐氣卻有6個不同方式,利用唇齒口舌喉之間的動作配合,發出不同的聲音,以調整對應肝心脾肺腎三焦等各臟的氣機,牽動內臟進行「運動」。佛教天台宗《童蒙止觀》有詩頌曰──「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清楚說明了呼吸保健強身防病的呼吸要訣。
一呼一吸不可等閒視之。養生防病療病盡在「氣」之中。《行氣玉佩銘》也提到呼吸吐納行氣要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郭沬若作釋義「吸氣深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路徑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謂死」。透過呼吸吐納養生防病治病,逾千年前古人已把要訣說得很清楚,了不起!
撰文:余志方

[信健康] 肺出腎納,養生防病,健康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