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了

冼銘全醫生 | 2022-04-20
人的能力一直都在,只是有時因為焦慮和恐懼,令能力喪失。醫者的引導甚為重要。

人的能力一直都在,只是有時因為焦慮和恐懼,令能力喪失。醫者的引導甚為重要。
60多歲女士,來覆診高血壓、糖尿和高血脂。她有輕度抑鬱症,正在精神科跟進。飲食控制已不錯,也依時服用口服糖尿藥,可惜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最近的糖化血紅素(HbA1c)是8.3(目標是7或以下)。每個糖尿病人的處理都不一樣,注射胰島素顯然對她比較有效。我建議她打針控制血糖,她斷然拒絕:「唔得,我手又震,個仔又有脷癌,新抱又有甲狀腺問題……」女士沒有甲狀腺表徵,最近精神科驗血也顯示甲狀腺素正常。身體檢查時也不見任何手震。這個手震,很可能是焦慮引起吧。
我:「你好擔心佢哋?」女士:「係呀,仲有個仔離咗婚,佢個女成日發脾氣,帶佢睇埋精神科,又話冇事,9歲啦成日喺度發癲……」
現今香港不少孩子都有行為和情緒問題,常常被標籤為精神病,其實很多行為和情緒來自孩子內心深處的不安,這很多時來自家庭,是家庭成員的關係與互動問題,可惜大人通常不太理解,只在意如何教,亦不斷和孩子理論,卻不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關係,實在治標不治本。
我:「你擔心打針(胰島素)會影響身邊嘅人?」女士:「係呀!」眼眶已紅起來。「唔想負累啲後生,唉……」我:「我見你好識得關心家人,一個人背負起所有屋企人,真係好痛苦。但諗深一層,如果係為佢哋設想,你係咪應該先處理好自己令佢哋唔需要擔心你?你控制好血糖,少啲併發症,先係真正避免負累佢哋。屋企人見你狀態好,唔使憂心,先有空間處理自己問題,你話啱唔啱?」
女士沉默了一會,突然眼神堅定地說:「咁我打囉,聽你講!」我:「要唔要安排屋企人同你一齊學打胰島素?」女士:「唔使啦,我自己學得啦!」她突然醒了。能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才能找到最好的出路。
作者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能面對焦慮找出路,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