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睡不消殘酒

顧小培 | 2022-05-25
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Ethanol),俗稱「酒精」,它在各種酒中的濃度不一樣;副產品是乙醛,後者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化學物質。身體對它須有特殊的應對方法,大多數宿醉的效應乃是因而導致的。

還有不到10天就是端午節。廣州話中有一句通俗說話提及這節日:「未食五月糭,寒衣不入櫳。」這個「櫳」字的讀音是上聲,解作箱子,例如樟木櫳。整句的意思是指天氣變化不定,雖然踏入夏季,仍有可能會冷,所以冬天的衣服不應太早收藏起來。待過了端午節,才可以肯定不須穿冬衣了。同樣意思的說法原來外國也有。英諺有道:Don't cast your clout, till May is out(未過5月之前,不應將披肩擯棄)。所謂clout,是英國北方在冷天時,一般人披在身上的一塊厚布。
這樣作出忠告的民間箴言雋語頗多。歐洲人愛喝酒,英語有一句:「Beer after wine and you'll feel fine, wine after beer and you'll feel queer.」(先喝葡萄酒後喝啤酒,感覺良好;先喝啤酒後喝葡萄酒,情況不妙)。法國人對於紅白葡萄酒則有另一句,「Blanc sur rouge, rien ne bouge; rouge sur blanc, tout fout le camp.」(紅後白,不會眩暈;白後紅,整夜頭昏)。
上述那種「情況不妙」的現象,說的是生理變化,涉及者當然是喝了酒的人,泛指他們自身的經歷。具體情況包括頭痛、口乾、疲勞、腸胃不適,以致嘔吐;同時產生專注力方面的缺失,甚至乾脆睡着(不清醒)。再而可以帶來心理上的反常,例如過度興奮、焦慮、情緒上的突然變化。總括而言,我們稱之為「醉」。醉的狀況可以延續一段長時間,往往去到次日早晨仍有全身不適的感覺,所以叫「宿醉」,英語是hangover,指其「懸而穿越時間」也。
為什麼喝啤酒與紅白葡萄酒有上文所描述的後果?主要是它們不同的成份,以及副產品和同系物。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Ethanol),俗稱「酒精」,它在各種酒中的濃度不一樣;副產品是乙醛,後者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化學物質。身體對它須有特殊的應對方法,大多數宿醉的效應乃是因而導致的。另一方面,酒類飲料內還含有同系物,包括故意加添於其中用以調味或增加風味的原料,或者是在發酵和陳化(尤其是葡萄酒)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同系物會在相當程度上,加重宿醉和其他殘留效應。
紅白葡萄酒主要分別在於選材,那牽涉到葡萄的品種以至採用的果實部分。白葡萄酒中的多酚(Polyphenol)和單寧(Tannin),比較紅葡萄酒中的少。啤酒的原料則完全有異,所以飲用後的反應各有差別。整體上,也視乎喝酒者本身的體況。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