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何不主張 夏日多吃冰飲冷?
對中醫藥稍為熟知的人都可能知道,中醫師常勸告人們即使在熾熱難耐的炎夏,也不宜常吃冰飲冷,不要因貪涼快而過於乘涼。
初刊於1852年,由清代名家葉志詵所修輯的《頤身集》記載:「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不是指現代烈性傳染病霍亂,只是一個腸胃病的籠統說法)」。
文中所指的心旺腎衰,即是外熱內寒之意,因為外熱卻內寒,故不宜多吃冷食,少則猶可,貪多定必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或有腸胃不適等。故此,西瓜、綠豆、烏梅湯、涼茶、沙冰、雪糕等冰鎮飲食,雖可解一時的口渴及暑熱,一旦多食,會令內寒更嚴重。中醫學認為「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中醫的臟象學說中心與腎之間的互動關係。多吃冰凍冷食,易令腎水受寒,腎火不足,未能助脾運化水穀,造成脾胃問題,故此,傳統上夏月是各種腸胃疾病的高發季節。
脾與腎的關係
腎是先天之本,腎藏精;脾乃後天之本,脾化生氣血。腎為人的生命提供物質基礎,脾不斷從外界吸收營養,令人獲得後天的生命能量;腎火就恍似以爐灶下的柴火一樣,溫養着如同灶上的鑊般的脾胃所盛載着的物質,若缺少了腎火之溫養,脾胃消化、代謝、轉化及吸收食物的功能就會衰弱或不足。脾與腎的生理關係,主要表現在先天與後天的互促互補關係。脾主運化,須藉助腎中陽氣的溫煦,此乃先天溫養後天之概括;腎所藏之精氣,亦有賴脾所運化的水穀精微以作補充,這是後天補養先天的體現。脾的功能低下,日久,就累及腎,造成腎虛;反之亦然。脾虛或腎虛,未能及時改善的話,時間一長,一定會對健康不利。
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氣候炎熱令到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除了忌冰冷凍飲之外,也不宜肥甘厚味,宜清淡易消化,也應少吃未煮熟的食物,因為天氣炎熱易令細菌滋生,食物衞生一旦做得不夠好,很易引起屙嘔肚痛,甚至食物中毒。
此外,中醫也主張要多食性平略偏涼的食物以在人體內部平衡外界的熱,暑邪當旺的夏季,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一年四季都流行的火鍋,若在夏季多吃,其實不利健康的。
冷食及冰品應適可而止,以免損傷脾胃;油炸、肥膩、燒烤之品宜少吃,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及各類皮膚疾患。
荷苓粥
材料: 鮮荷葉1塊,茯苓60克,粳米或小米200克,鹽或糖少量,水適量,陳皮一小塊。
煮法: 全部材料(鹽或糖除外)洗淨,加水煮滾後,改以文火煮至米糜,再加鹽或糖調味即成。
功效: 清熱解暑,寧心安神,生津和胃,性質平和適合體質無異常者食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夏日不宜多吃冰飲冷,中醫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許懿清中醫師最新著作《藥到病除──美麗輕熟女養成術》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