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憂(上)

天峯醫生 | 2022-12-21
許多癌症也是年紀愈大,患上的機會愈高。除了跟遺傳有關的情況外,大部分癌症都源自基因突變。

以前跟人家賀壽,尤其是長者前輩,都會恭祝他們「長命百歲」。
不過現在香港堪稱全世界最長壽地方,「長命百歲」已經不再是「古來稀」。況且單單長壽未必值得恭喜,因為老年問題無論對個人、家庭以至社會而言,構成不少挑戰。
日本最近有研究指出,不少日本人已經不再憧憬長壽,甚至希望不要太長命。即便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對自己年老之後的生活感到憂慮,尤其眼見不少老人家受到長期病患和各類退化問題煎熬,有愈吃愈多藥者、有行動不便者、更有需要他人照顧者等等,都不免會令大家產生一種「他朝君體也相同」的憂慮,這當然還未算上經濟和生活費用等問題。
無可否認,老齡化某程度上歸功於醫療發展和進步。然而,香港公共醫療體系的壓力,也極大程度上源自社會老齡化所帶來之種種公共醫療問題。

 

稱得上為公共醫療問題,是因為許多疾病都並非偶發性,而是具相當普及性,涉及大多數人或大量人數,以致對社會構成一定程度影響。
事實上,年紀愈大,患病機會自然愈高。醫管局數年前就已經做過統計,長者入院機會較年輕人高約4倍,長者病人在離世那一年的服務使用率,更加較其他出院病人平均高10倍。
其中一個最常出現在長者身上的毛病自然是慢性疾病,又稱長期病患。既然是慢性,這類疾病都是經年累月之積患。
年紀愈大,積患時間愈長,患病機會、嚴重程度,以及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自然也愈高。
這類問題初期通常沒症狀,不過當患者感覺到問題時,就多是有併發症的時候。而且身體部位一旦受到損害,很多時情況都不能逆轉。然而這類往往就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問題,例如血壓高、糖尿病、高血脂和慢阻肺病等。
前三樣一般稱為「三高」,本身都沒有症狀,如果不作定期檢查,病人便不會察覺到有任何問題,只能待問題出現之後才發現。所謂出問題者,往往就是指出現併發症。而三高最常見的併發症多是與血管有關,腦血管出現問題就是中風,心血管出現問題便是心臟病,腎臟血管有問題便會影響腎功能,同時會加重血壓高,也會增加動脈血管栓塞機會。其中糖尿病更常影響微絲血管,包括眼睛、腳趾等。
所以,如果年輕時完全不作檢查,又不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到出現併發症時才知道有三高的話,不單止更難控制病情,受到損害的血管、器官和身體部分功能也很難還原。最令人憂慮是三高都出現年輕化,也就是說有更長時間積患和惡化,若果未有及早發現和處理,也往往成為長者最受煎熬的問題。
抵抗力減弱
另外,上面提到的慢阻性肺病,是一種無法治癒兼且病情會不斷惡化的慢性疾病。這疾病是呼吸系統因為受到長期破壞(最常見的破壞是由吸煙,包括二手煙引起),令氣道內壁出現炎症和腫脹,並產生大量黏液(痰液)。此外,肺部小氣道亦會出現異常、變窄。這些都會令呼吸道出現阻塞,令肺部呼出和吸入空氣有困難,導致氣喘、咳嗽等症狀,尤其當患者進行運動的時候。當病情惡化時,可能連上樓梯、步行等都受到影響,嚴重者出現疲倦、缺氧,連進行一般生活也有困難,甚至需要氧氣輔助呼吸。
同樣地,到慢阻肺病病徵出現時,對肺部已造成的破壞亦是不可逆轉的,只能靠藥物紓緩氣道和症狀。當患者年紀愈大的時候,本身肺部功能亦自然隨之下降,症狀便會愈來愈明顯,病者會更加感到氣促和辛苦。
不過,慢阻性肺病也跟其他大部分的慢性病一樣,是可以及早診斷,有辦法改善自身健康狀況,並幫助控制病情,甚至可以預防。
眾所周知,三高可以透過飲食、充足睡眠、運動(見上文〈如何動起來〉,刊於2022年12月7日)。而慢阻性肺病則可靠戒煙、定期鍛煉和接種肺炎(包括冠狀病毒)和流感疫苗來減少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許多癌症也是年紀愈大,患上的機會愈高。除了那些跟遺傳有關的癌症之外,大部分癌症都是源自基因突變。而隨着年齡增加,尤其60歲之後,身體修補機能逐漸衰退,細胞交替機能也愈來愈容易出現問題,變異了的癌細胞出現機會達到頂峰。
這種情況,可以一直維持到75歲。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8年發表的《全球癌症報告》中指出,75歲之前的累積患癌機會達21.4%。當中澳洲達41.9%,美國也有33.3%,而中國則為20.6%。
有趣的是,去到80歲之後,各國的患癌發病率都出現不升反降情況。這可能因為到了某個年歲後,身體代謝機能同樣變得緩慢,細胞突變機會被相抵有關。當然這不代表過了80歲就不用擔心患上癌症,大前提還得要除卻了那些容易導致患癌的高危生活因素,例如吸煙、酗酒等。
年紀大,抵抗力自然也削弱了,更加容易因沾染到細菌、病毒等而受到感染。即使一些傳染力或致病能力很弱的微生物,一般年輕人沾染了無關痛癢,即使發病也極之輕微,但換轉是長者中招,就更容易產生併發症。同樣因為身體機能變弱,尤其是心肺和其他器官功能較弱的話,患上重症的機會大增,輕則需要偏長時間復元,重則可從因單一或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致命。
帶狀疱疹
即使不至於致命那麼厲害,年紀愈大愈容易出現嚴重感染後果的例子還有不少,其中一個便是帶狀疱疹,即俗稱的「生蛇」。
許多人在12歲以下時曾經出過水痘,水痘就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來說,水痘屬於輕微疾病,並會在2至4個星期內自行痊癒。不過即使痊癒後,水痘病毒仍然會潛藏於人體神經節內。
一旦患者因為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而引致免疫力下降時,潛伏的病毒就會開始活躍起來,然後沿着神經末梢釋出,在神經所分布之區域出現帶狀的皮疹,而這就是「帶狀疱疹」。
「生蛇」常見於年逾50歲人士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免疫力不足的患者。年紀大了,免疫力下降,「生蛇」機會也大了。其實,帶狀疱疹大約2至4個星期內也會逐漸痊癒,但由於神經已經受到損傷,加上年長人士神經系統「老化」,其阻隔傳導疼痛的機制功能下降,所以年長人士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併發症的風險較高,疼痛感覺更為嚴重,持續時間也會較長。
自然,年紀大了,身體不少器官用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衰退或退化。心肺功能容易見得到,肌肉力量也較弱,老人家體能自然不及年輕時候。可是不可不知,長者的感官能力也同樣下降,視力和感知環境情況的功能亦明顯削弱,而關節的位置感和反應也會出現減弱情況。
年輕時偶有遇到地滑又或者地面凹凸不平的情形,即使一時失了重心,也很容易及時反應平衡過來。
然而,當年紀大了,不但位置感不及以前敏銳,反應也比以前為慢,要修正平衡未能好像從前一樣得心應手,這就是長者容易跌倒的原因。加上肌肉力量較差,未能起到保護作用之餘,亦容易拉傷。更甚者由於骨骼中骨質和礦物的流失而變得脆弱,容易產生骨折,尤其手腕骨、髖關節和脊骨,都是最常出現老弱骨折的位置。
老人家康復能力不及年輕人,骨折需要做手術時的風險亦相對高。加上影響活動能力,只要臥床時間稍為長了,可能只是一天半天,已經足以加劇削弱其活動能力,而且更加容易出現例如肺炎、血管栓塞、壓瘡等併發症。倘若再未能及時適當地處理,甚至可以轉化成有生命危險。情況就像一隻破舊的船出海,無風無浪尚可,不過一遇到任何突發情況,要安然渡過也難免有點吃力。
下文會續談一些因年長可能帶來的憂患。

[信健康] 年長人士的憂慮,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