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標籤發掘自己

蘇瑞雯 | 2023-03-10

不下一次,遇上求助個案說因為某些疾病影響或治療的後遺症,以致無法做到某些事情,心中鬱鬱不歡,當我在獲得個案同意下,和其主診醫生聯繫以了解病歷及醫生評估後,往往會發現,心理影響着生理的康復,甚至自設框架,認為自己很多事情都已經做不到!
例如一位胃癌康復者會以為不能再像以往般進食,結果呈現厭食病徵。又例如一位有頸患的病人以為自己不能再像往日般運動,經常自我提醒不能有大幅度肢體動作,久而久之,彷彿變成了一個僵硬人。
加深自我否定
當然,每種病患都有機會令身體機能出現變化,而每個人身體狀況及處境亦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然而自我標籤的確有機會加深一個人的自我否定,以為缺乏價值及能力。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沒有人想患病或受傷,只是在康復路上,究竟是聚焦在失去的?還是發掘仍然可以做到的?面對患病或失去,其經歷及感受確實很痛,然而在面對這份感受時,是否也可以慢慢發掘自己仍然擁有的資源?
我喜歡表達藝術治療,是因為可以透過藝術創作過程,重新認識自己、體會自己內在需要,發掘價值及力量,而不是聚焦在一個病患醫學名詞上,這種去標籤化過程,是賦權予每一個人,可以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本文作者曾因疾病後遺症而不敢去行山,不過之後也慢慢克服了困難,重尋山澗之樂。

重尋山澗之樂
曾經,我也經歷過病患並接受連串治療,治療後也一度因為後遺症而變得誠惶誠恐,例如:肌肉因為體重急跌而大量流失、行路也會氣促,而治療更令口水腺分泌大減,而導致有嚴重口乾問題,這些後遺症令我有段時間不敢去做自己喜歡的行山運動,自我質疑很多事情再也做不到。可以想像,治療期間運動暫停,康復期間又因為害怕口乾而不敢去行山,時間長了,身體機能在長期缺乏運動下,又怎能變好?
猶幸,我是一位治療師,知道不能把自己關起來,在諮詢主診醫生有關身體的狀況後,再加上一眾好友陪伴同行,讓我由一粒星的平路開始,慢慢重尋山澗之樂,今天,基本上已能回復患病前的水平。
無論是病人、家人、普羅大眾,讓我們嘗試一起放下標籤,世界會變得美好!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發掘自己正能量,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