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可改善黑眼圈
脾虛、腎虛、肝鬱、鼻部疾病均可導致黑眼圈出現。很多人會問:「許醫師,搽什麼、敷什麼才能淡化,甚至去掉黑眼圈?」真心話,如果不改善身體氣血及五臟六腑機能,單靠外用護膚品,效果非但不顯著,即使可即時出現輕微改善,很快就會打回原形。
中醫認為黑眼圈跟肝、腎二臟關係最大,跟脾、肺二臟,關係次大。腎藏精,肝藏血,脾乃氣血化生之源,氣血也是腎精來源之一,一環扣一環。
各種證型
以下是最常見黑眼圈證型:
1.血瘀型:眼圈深色部位呈暗紫色;由於局部氣血不通,瘀血停滯而致,多與血氣循環不佳有關。
2.腎氣不足型:眼圈深色部位呈灰黑色;易覺腰痠膝軟。
3.鼻敏感型:與鼻敏感有關,處理好鼻敏感其黑眼圈會有所改善;但很多成因複雜的黑眼圈可兼有腎虛、血瘀或肝鬱,再加鼻敏感,要逐步醫治,效果才理想。
4.肝鬱型:眼圈深色部位呈暗黑而帶有青氣;與肝鬱、肝氣不舒,心情差、情緒不穩,或睡眠欠佳有關。
5.脾虛濕重型:眼下皮膚鬆弛欠彈性,呈浮腫狀態;脾虛不能好好運化水濕,加上脾主肌肉,脾氣不足,致肌肉鬆弛,地心吸力使鬆弛的肌肉向下墜,讓眼部浮腫之餘,下眼肚更會向外突出及向下脹起,形成眼袋。
各穴功用
每日順序按壓以下穴位兩回,有助改善各類型黑眼圈問題。
1.印堂穴:位於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作用。
2.睛明穴:位於眼睛鼻側凹陷處,可改善黑眼圈,對眼睛疲勞亦有幫助。
3.太陽穴:於眉尾末端後1吋凹陷處,可改善眼睛疲勞及其他眼疾等,也有提神及安定情緒作用。
4.攢竹穴:位於眼眉近鼻側的起點,可減輕眼睛疲勞、改善眼矇、頭痛,有助舒暢眼周血液循環,從而改善黑眼圈及收緊眼部周圍鬆弛的肌膚。
5.承泣穴:位於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凹陷處,經常按壓,有明目提神之效,也可提升眼下肌膚緊緻度。
6.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凹陷處,可通鼻竅、治外感,紓緩鼻敏感不適,對因鼻敏感而引致的黑眼圈有很好改善功效。
下期談應對的食療。
作者為註冊中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血氣好告別黑眼圈,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許懿清博士最新著作《藥到病除──美麗輕熟女養成術》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