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抑鬱負擔 提振國民經濟

黃譚智媛 | 2023-07-28
抑鬱症十分常見,卻很少有相關支援政策,而且它有高度污名化的情況。

《刺針》(The Lancet)於2022年發表「刺針──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鬱症重大報告:對抑鬱症採取聯合行動的時候到了」。
抑鬱症是全世界導致可避免的痛苦和過早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報告指出,目前持續且日益嚴重的全球抑鬱症危機還未得到解決,呼籲政府、醫療服務提供者、研究人員、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做出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療和做好預防,填補知識空白,加深認識,緩解全球抑鬱症負擔。
對研究人員的建議
1.設計和測試:針對早期和新穎干預措施的療法。
2.開發:精準醫學方法來幫助預防、護理和康復。
3.尋找:未充分利用和新穎的預防目標,並參與計劃和政策的實施。
4.接觸:有抑鬱症經歷的人、他們的家人、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
5.了解:抑鬱症病因和性質以及多學科方法的必要性。
有了可靠的科學、政治意願和共同責任,能夠預防和治療抑鬱症,避免其潛在致殘後果。賦權、減少對抑鬱症的污名化、了解病情和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倡導提供更多有證據支撐的資源,以解決諸多未被滿足的需求。

 

給廣大社區的建議(包括有抑鬱症經歷的人)
1.盡早尋求幫助:這會增加預防和康復機會。
2.與家人和朋友交談:了解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人類疾病。
3.永遠保持希望:大多數患病人士都會康復。
4.尋求循證護理:重點支持你自己的優先事項。
5.成為盟友:為支持心理健康的社會變革發聲。
在高收入國家中70%至80%死於自殺的人,以及中低收入國家中約半數死於自殺者,均患有精神疾病,COVID-19疫情之前,與抑鬱症有關的經濟生產力損失,會導致全球經濟每年虧損1萬億美元。抑鬱症這樣常見,導致有疾病負擔,其實完全可以治療。然而,它卻很少得到政策的關注和社會資源,並且高度污名化的情況,仍阻礙着許多人尋求必要之幫助。
對健康從業者的建議
1.主動認識抑鬱症:風險和後果。
2.了解抑鬱症:多種臨床表現及關於這種疾病的生活經歷。
3.個性化的方法:「一刀切」並不「適合所有人」。
4.優先考慮治療聯盟:邀請適當家庭並提供有尊嚴且無污名化的護理。
5.實行協作護理:與患者和其他提供者合作以實現最佳結果。
報告支持採用個性化、分階段的抑鬱症照護方法,自助、改變生活方式到心理療法和抗抑鬱藥,再到針對嚴重情況的電抽搐療法(ECT)。報告聯合主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Vikram Patel:「分階段的方法以連續體的形式──從健康到暫時性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鬱症──提供一個框架,推薦相應干預措施。」
給決策者的建議
1.投資抑鬱症研究:減輕抑鬱症造成的負擔。
2.做出回應:對人們的經歷和科研的結果。
3.投資於預防和推廣:解決在兒童、青少年和整個生命歷程中遇到不平等之問題。
4.投資於早期干預和持續護理。
5.支持擴大社區和基於權利的護理。
報告強調要採取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戰略,減少兒童整個生命期的不良經歷(包括忽視和創傷),關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如親密伴侶暴力、應激性生活事件(如喪親或財務危機)等。應將循證干預措施付諸實踐,以支持養育子女,減少家庭暴力和校園霸凌,促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解決老年人孤獨情況。因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患抑鬱症機會較高,亦應採取共同預防措施。
全世界每年有5%成年人患抑鬱症,在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但這種全球健康危機仍被忽視。
對抑鬱症的不理解,以及社會心理和財政資源缺乏,影響抑鬱症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國家的經濟繁榮。報告建議,以解決不平等和普遍存在的忽視問題,包括優先考慮創新的分階段照護和早期干預方法,以及提供協同照護此全球性健康危機,要在多個層面採取聯合行動,改善精神衞生服務和預防方法。
通過降低抑鬱症負擔,使人人有機會成為更健康、快樂和有活力的社會成員,有助於提振國民經濟,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專家們呼籲採取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方式(a whole-of-society approach)來預防抑鬱症,以實現與心臟病和癌症等其他領域類似的效益。
「聾啞抑鬱漢出院後輕生」、「懷疑患產後抑鬱婦殺害初生嬰」,近年兩宗悲劇都反映香港的醫護服務有困難去察覺高風險的病人,也沒策略預防此等後果。現在世界精神病學會的4大項建議可否在香港落地推行呢?政府推出10項改善方法足夠嗎?不同社區組織還有「循證護理」和「早期干預」的空間嗎?
撰文 : 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信健康] 減輕抑鬱提振經濟,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