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大腸癌靠篩查

吳家健醫生 | 2022-09-21
目前醫學指引建議由45歲開始應每5至10年接受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目的是及早發現可能已存在的瘜肉並即時將之摘除。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9年共有五千多宗新症。而確診時僅約一成屬於第一期,第二、三、四期各約佔四分之一左右。
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其實不少,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化療、標靶藥,以及較新式的免疫療法。另外,部分個案也需要配合放射治療(電療)。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大腸癌通常單靠外科手術已可根治,只要能及早檢查和發現,治療會相對簡單,康復時間較短,復發機會也較低。但正如剛才所說,只有約一成個案在第一期發現,若到了第二三期,腸癌已深入腸壁,甚至蔓延至附近的淋巴組織,就未必可單靠手術根治,術後往往需要接受化療以減低復發的風險。
至於第四期大腸癌,代表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的是肝臟,其次是肺、骨骼甚至腦部。第四期腸癌的治療要視乎擴散的廣泛程度,以現今來說,若是少量擴散至肝或肺,例如只有一至兩個小範圍的擴散,以外科手術切除再加術後的化療及標靶治療,仍有機會達至根治的目的。但當擴散的「點」過多,就未必可以外科手術處理,而需要以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醫治。
要減低大腸癌風險,需要從生活習慣及篩查着手。
生活習慣方面,建議飲食應多菜少肉、多飲水,定期運動以促進腸臟蠕動、減少便秘,這可減少糞便內的有毒物質和腸壁接觸的時間。特別要注意盡量減少進食紅肉或其他高動物脂肪的食物,因為動物脂肪經過細菌的發酵作用,會產生有毒物質,令大腸細胞更容易出現基因突變而產生癌症。而更具體的「預防」方法則是篩查。目前醫學指引建議由45歲開始應每5至10年接受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目的是及早發現可能已存在的瘜肉並即時將之摘除。因為大部分腸癌都是由瘜肉逐步病變而成,及早摘除瘜肉可有效減低腸癌的發生。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預防大腸癌可靠篩查,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