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學習皇帝吃「七分飽」

李思齊教授 | 2025-02-18

春節期間,常有機會吃各種珍饈美食:如豬手、扣肉、白切雞、燒鵝、臘味飯、魚翅羹、佛跳牆等,還有大量油炸食品、糖果、糕點,如年糕、炸湯圓、芝麻球、油角、蘿蔔糕等。再加上親友相聚,吃喝無度,從年尾一直持續到元宵節,這段時間攝取的熱量遠超平日,許多人發現自己體重直線上升,甚至出現胃脹、消化不良、血糖飆升等問題。

宮廷「限食」法則

然而,過度飲食對身體的影響並非只是短期不適。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飲暴食,會導致內臟脂肪堆積,影響心血管健康,甚至增加慢性病風險。其實,在古代,連坐擁天下美食的皇帝們,都非常注意飲食節制。他們深知「病從口入」,並奉行「七分飽」養生法則,以維持健康、延長壽命。在宮廷內,每日御膳房準備的菜餚種類繁多,從山珍海味到各地進貢的特色食材應有盡有。然而,皇帝並不會肆意享受,而是有一套嚴格的飲食規範。御醫和太醫院深諳「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對皇帝的飲食格外謹慎,確保符合養生之道。

乾隆──「七分飽」典範:清朝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活到89歲。他的長壽與他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清宮醫案》記載,乾隆帝每日進膳時,即使御膳房準備了數十道菜餚,他也從不暴食,只會淺嘗幾口,吃到約七分飽就停。他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如粥類、蔬果、清蒸魚肉,並且避免高脂高糖食物。他還有一個特別習慣,就是飯後散步,這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是幫助消化、控制血糖的重要方式。

康熙──長壽在於節制:康熙皇帝也是清朝另一位長壽皇帝,享年69歲,在當時算是高壽。他雖然對美食有一定興趣,但從不放縱,每餐都嚴格控制進食量,並強調適量進補,而不過度滋補。他的御醫曾提出「七分養生,三分醫療」的觀念,認為飲食控制比吃補品更重要。這種觀念與《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互相吻合,即「飲食有節,不妄作勞,五臟自和」,意思是如果飲食有節制,五臟功能自然能協調運作,身體就能保持健康。

明朝──嚴格飲食規範:明朝宮廷膳食制度也非常嚴謹,甚至有專門的「食量控制法則」。雖然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農家,崇尚簡樸,但他在位時卻對皇室成員的飲食節制尤為重視。他曾命令御醫制定「適量飲食」規則,要求宮廷內的人不得暴飲暴食,以防止肥胖與疾病。同樣地,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宮廷御醫強調「食過則滯,脾胃不運」,即吃得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影響氣血運行。因此,明代皇帝在享用宮廷御膳時,都會特別控制進食量,絕不貪吃。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信健康] 皇帝吃「七分飽」養生,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