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家庭壓力解密

沈君豪醫生 | 2025-02-13

「醫生,我的父母堅持每年初三全家必定整天聚在一起,令到我每年不能趁着假期和孩子去遠程旅行,為什麼他們總是那麼執着?」春節前,診所出現不少「節前適應障礙」個案。初三赤口似乎不是空穴來風。作為執業二十多年的精神科醫生,不難看到傳統節日往往成為突顯家庭矛盾的特別時間。有位年輕驚恐症患者每次家庭聚餐都會感到呼吸困難,後來發現她的叔叔總愛在飯桌上比較子姪間的成就,這讓她每次都感到很大壓力。這種無形情緒勒索,確實讓人窒息。

節日中,我們意識到許多潛在衝突,實際上亦反映了更深層問題。曾有住在元朗圍村的一家人,因盆菜擺放次序產生爭執,這不僅是對食物堅持,其實更是家庭權力結構象徵。一些家庭因父母「利是封的厚度」而使子女之間產生矛盾,這反映了兄弟姊妹間的妒忌、比較。親屬過度「關心」後輩的個人生活、工作,甚至工資、結婚對象和生育計劃等亦會引起「個人尊嚴及界線被超越的防衞反應」……

為應對這些挑戰,以下是一些建議︰首先,長輩可多留意發問時的語氣及語句,把「點解仲未結婚?」轉化為「我很期待見你選擇的另一半」,讓對話更為友善。此外,可考慮採用「故事分享法」,每位家庭成員在聚會中分享過去一年值得感恩之事,這樣能把注意力從批評轉向欣賞; 還有些家庭把年菜的準備變成「創意料理工作坊」,三代同堂在廚房中合作,樂也融融。另外,學習一些情緒管理方法,如漸進式肌肉放鬆和呼吸練習,能助自己保持冷靜。最後可與家人提前約定「暫停原則」,在聲量提高、重提舊事或開始比較時暫停說話而集中進食,減少爆發衝突。

節慶的真正意義在於創造一個「被接納」的情感空間。與其糾結於創造完美聚會,不如珍惜那些不完美卻真實的互動!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節慶能創造被接納空間,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