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科團隊 度身訂造肺癌治療方案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一旦確診,病人必會感到非常擔憂甚至絕望。但近年隨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肺癌治療方案變得更多樣化,病人接受跨專科醫護制定的個人化治療方案,有助提高治療成效,可以在保持生活質素下得以延長存活期,以期達至與癌症共存的目標。
10多年前肺癌病人可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多,近年醫學研究逐步成功破解肺癌細胞病變成因,肺癌病人可接受基因測試,針對腫瘤特性「對症下藥」。治療方法除了傳統的手術、電療、化療外,還加入標靶藥物及近年發展迅速的免疫療法。
正因現時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涉及不同專科領域,跨專科合作尤其重要。新界東醫院聯網由2005年起逐步建立多元團隊,成員來自腫瘤科、外科、內科、病理科、麻醉科及放射科。團隊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名譽顧問醫生吳士衡教授帶領,每月舉行一至兩次會議,討論複雜個案的治療方法。除此以外,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亦發揮各自所長,在治療過程中為病人提供身心支援,改善病人生活質素。
巨型腫瘤病人
在眾多病例中,一位胸口有巨型腫瘤的病人令團隊印象特別深刻。病人約兩年前左邊胸口出現硬塊,到私家醫院求診時被評估為惡性腫瘤,只能進行化療。病人一個月後到威院求診,腫瘤已長至10多厘米,如迷你足球般大,侵蝕肋骨及肺部,令病人呼吸困難。團隊抽組織化驗後,發現腫瘤未有擴散,決定為病人進行跨專科手術。外科醫生先切除肺葉連肋骨,待病理科醫生證實腫瘤徹底割清後,以鈦合金重建肋骨胸壁,再由整容外科醫生將大腿截取的皮瓣移植到胸部。手術後病人再接受腫瘤科醫生安排的化療、免疫治療及電療,減少復發機會。完成治療後病人胸口不再被「大石」壓着,可以暢順呼吸,令團隊產生莫大滿足感。
然而,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進行大型開胸手術。有一位不煙不酒的病人,臨近退休時發現有多發性肺癌,兩邊肺5個肺葉中3個出現腫瘤。團隊當時評估若開刀切除肺葉,會嚴重影響病人肺功能,病人未必可承受。商討後,團隊決定為病人進行「無創微波消融術」,是亞太區首個案例。醫生在電磁導航下放置支氣管鏡,將消融導管放到肺癌組織位置,用熱力殺死癌細胞。手術後病人身上沒有傷口和疤痕,肺功能得以盡量保留,留院數天便可出院,2019年完成手術至今仍健康生活。
藥物屢有突破
除了引進新技術,團隊亦一直致力改善病人手術前後的護理。威院外科病房經理楊偉傑協助威爾斯親王醫院在2018年起試行「胸外科手術後加速康復計劃」,手術前胸外科護士門診諮詢服務為病人做好心理準備;物理治療師鍛煉病人心肺功能,加速手術後復原,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麻醉科門診為病人評估手術風險,訂定術後止痛計劃。計劃推展以來成效顯著,病人手術後住院的時間平均縮短約一天。
手術以外,藥物治療方面亦屢有突破。團隊成員、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莫樹錦教授研究肺癌逾20年,見證肺癌病人由以往平均只有10至12個月存活期,到現在延長至數年;自2009年起有了「個人化治療」,肺癌病人由初時做一種基因測試,發展至今可以在公立醫院免費進行4種基因測試,包括ALK、EGFR、ROS1及PD-L1。現時EGFR陽性肺癌病人存活期中位數已延長至3年,而有ALK變異的病人5年存活率接近六成三。展望未來發展,標靶藥將會愈來愈普及,適用的基因已由3個增至8個,免疫治療亦由單藥變成雙藥治療,加上細胞治療,癌症疫苗亦有機會面世。雖然肺癌不會一朝一夕治好,但相信只要將基因「拆件」,逐個組合攻破,肺癌病人生存期有望進一步延長。
新界東聯網肺癌多元團隊獲得今年的醫管局傑出團隊獎,團隊會繼續努力為病人找尋病因與治療方法,在抗癌路上與病人同行。
(醫管局2021年度傑出員工及團隊獎系列)
撰文 : 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肺癌多元團隊
[信健康] 跨專科治肺癌延生命,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