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公「古琴養生」(二)

李思齊教授 | 2019-08-20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其著作中,也以優美的駢文提出了「琴為眾藝之源」的觀點。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學就有利用古琴的「宮、商、角、徵、羽」五音調治不同疾病,如中國士大夫提出的「琴棋書畫」養生術中,把「琴」放第一位,說明以琴為代表的音樂,在修身養性方面最具力量。國學大師饒宗頤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其著作中,也以優美的駢文提出了「琴為眾藝之源」的觀點。

其實,音樂養生古已有之。如考古的印證為:早在3萬年前的原始人就以敲擊石器伴奏舞蹈來治療疾病;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也運用音樂為病人減輕病痛;美國於二戰期間,音樂成為減輕傷患痛苦的傳播媒介。現在,音樂的養生療疾功效已被許多中外學者公認,尤其是中國古典音樂。

《黃帝內經》中有關於音樂醫療和音樂養生的記載,治療方法上,主要採用五行音樂療法,指出音樂聲調的不同,對人體五臟生理或病理活動及人的情志變化有不同的影響。

古人將五音各調歸類:「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鬱,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羽音高潔澄淨,淡蕩清邈。」《樂書》提到:「故聞宮者,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者,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者,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者,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者,使人整齊而好禮。」可見古琴五音可消除疲勞,愉悅心情,調節臟腑功能,維持陰陽平衡,起到養生療疾的作用。

五臟相音學說

饒教授曾指:琴為士人階層的樂器,又有琴德、琴操之理論。琴有五種士操,分別配以五音宮、商、 角、徵、羽而形成不同的類型。宮為德士操,徵為儒士操,角為道士操,商為隱士操,羽為黃門操。琴的教育,在禁止邪慾,完成士操,即是「自製道德」與「自顧情操」的功夫。琴音可令人達到和諧境界,對琴音的了解,正是一種精神享受。

據中醫「五臟相音」學說,即「宮音入脾,商音入肺,角音入肝,徵音入心,羽音入腎」。故可根據不同病症選適當的音樂,如:

1.「宮音」健脾:宮調式琴曲風格悠揚沉靜、敦厚莊重,給人濃重厚實之感。宮音屬土入脾,可調暢氣機,助脾胃運動和消化,滋補氣血,旺盛食慾,安寧情緒,穩定神經系統,使陰陽調和。中醫認為,早上9時至11時是脾經時段,此時可多聽《春江花月夜》等琴曲,尤適宜面黃肌瘦、倦怠懶言、食少脘脹等脾虛人群。

2.「商音」清肺:商調風格鏗鏘有力、高亢悲壯,具「金」之特性,可入肺。正調式商音能協助肺臟發揮宣發肅降和調節氣機的作用,增強呼吸系統功能、改善衞氣不足的狀況,提高抗病能力。最佳聽曲時間為凌晨3時至7時,代表曲目《鶴鳴九皋》、《白雪》等。

3.「角音」疏肝:角調式樂曲有大地回春、生機盎然之感,曲調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常聽角音有助於氣血調達、解鬱制怒。中醫認為,晚上11時至凌晨1時氣血流至膽經,凌晨1至3時氣血流至肝經,11時前睡覺有利於肝膽的機能恢復,故聽曲時間可在睡前1小時左右。抑鬱、易怒、易患肝疾者可多聽,如《胡笳十八拍》等。

4.「徵音」養心:徵調風格熱烈歡快、輕鬆活潑,具有「火」的特性。徵調入心,可補益心臟,對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上午11時至下午1時氣血流至心經,晚上7時至9時流至心包經,故徵音在午睡前收聽較好,音量不宜過大,可起到催眠作用,或晚飯後收聽,可助消化,有利於營養吸收,可聽《紫竹調》等。

5.「羽音」補腎:羽音旋律清幽柔和,如行雲流水,具「水」的特性,能使聽者緩解緊張心情、消除恐懼、補腎益精,有益於陰虛火旺、腎精虧損、心火亢盛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如耳鳴、失眠、多夢等。中醫認為,下午5時至晚上7時為腎經當令,此時段收聽羽音琴曲效果最佳,如《二泉映月》、《烏夜啼》等。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 ● 健康] 音樂養生非難事,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