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患者身體形象

周嘉明副教授 何婉雲博士 張菱慧 梁慧儀博士 | 2021-10-01
造口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其中一個普遍方法,通過手術在身體上造一個暫時或永久的開口用於排泄。

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大腸癌在全球女性及男性當中,分別是第二常見和第三常見的癌症,亦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以及各類癌症中的第二大「殺手」。

隨着醫學科技不斷進步,大腸癌已經能夠在早期被發現並進行治療,使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得以提高。然而,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仍然可能要面對持久的後遺症。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各種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造口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其中一個普遍方法,通過手術在身體上造一個暫時或永久的開口用於排泄。此手術會改變身體外觀和機能,即使有衣服遮掩造口,造口袋釋出的氣味和排泄失控等問題,往往會令患者感到身體形象受損,甚至可能出現負面情緒,影響性功能和社交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周嘉明副教授的研究小組最近進行一項文獻回顧,整合分析了12份有關大腸癌患者在治療後的身體形象及其相關因素的文獻,從而制定出相關方案,以幫助患者提高治療後的生活質素。結果顯示,某些特定群組的患者在治療後較容易因為身體變化而感到困擾,他們一般是年紀較輕,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處於康復初期,以及身體有造口的患者。此外,身體形象較差的患者容易出現心理壓力、焦慮及抑鬱徵狀,他們的生活質素亦相對較差。

研究小組建議醫護人員在治療的前、中、後期,使用有效和可靠的評估工具,例如身體心像量表(The Hopwood Body Image Scale)來識別較易受身體形象變化困擾的患者。醫護人員亦應為患者提供度身訂造的干預計劃(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教育和放鬆練習),以幫助患者應對身體形象的變化。

作者分別為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嶺南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講師、醫管局將軍澳醫院註冊護士、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信健康] 復康治療大腸癌, 護理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