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食蛤蜊

李思齊教授 | 2022-01-25
蛤蜊共有十多種,包括花蛤、蚶仔、西施舌等。其味道鮮美,號稱「百味之冠」。

在著名女作家張愛玲(1920至1995年)的作品中,這樣寫道:「過年吃蛤蜊,大概也算是一個好口彩──算是元寶。」這一習俗,和人們過年吃餃子的意頭差不多,寓意招財進寶。

其實,蛤蜊意頭好,除了過年,還有「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的習俗,簡直可以從春節吃到元宵。蛤蜊共有十多種,包括花蛤、蚶仔、西施舌等。其味道鮮美,號稱「百味之冠」,因此,不僅民間喜食蛤蜊,也深得許多皇帝的喜愛,如隋煬帝極其迷戀蛤蜊,「所食必兼蛤味,愈數千萬矣」,即每餐必食蛤蜊,所食蛤蜊以千萬計。而在明代,明神宗最喜食的一道菜為炙蛤蜊,《明宮史.飲食好尚》中說其「最喜用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及筍炒雞脯,又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共燴一處,名曰三事,恒喜用焉」,這道菜的美味可想而知。

據傳,明朝正德皇帝(1491至1521年)食過蛤蜊之後,忍不住讚道︰「好鮮,好鮮,真乃天下第一鮮也!」現代研究認為,蛤蜊的鮮味,來自於其所含豐富的蛋白質。每100克蛤蜊的可食部位,約含蛋白質10.8克,在海產品中,位居前列。因此,稱之為「天下第一鮮」,也不為過。民間甚至認為,「食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因此,在烹飪蛤蜊時,不宜加提鮮調料,以免影響蛤蜊的鮮味。

此外,蛤蜊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鈣、鎂、鐵、鋅等,為「高蛋白高微量元素低熱能」優質食物,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以及貧血、缺鈣者食用。此外,蛤蜊含有「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可抑制膽固醇在肝臟的合成,以及加速排泄膽固醇,故食蛤蜊有助降低膽固醇。

依據傳統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蛤蜊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同樣重要。中醫認為,蛤蜊味甘、鹹,性微寒,歸胃、肝、膀胱經。據《本草經疏》載:「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鹹能入血軟堅,故主婦人血塊及老癖為寒熱也」,由此可知,蛤蜊主要有三大功效:(一)滋陰潤燥:有助滋補五臟、改善五臟陰虛、乾咳、失眠等燥熱症狀。(二)利尿消腫:蛤蜊有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份,加速排尿、緩解水腫症狀。(三)軟堅散結:有助治療濁痰瘀血等。

蛤蜊有多種食法,可蒸、煮、炙、炒等。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載有一道蛤蜊菜:「剝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為湯亦可。」蛤蜊和韭菜同食,有助緩解口渴、乾咳、心煩、手足心熱等,不妨一試。然而,古人有生食蛤蜊致病者,如《韓非子》載:「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即生食蛤蜊等而致病,這因蛤蜊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且多寄生細菌等,不利腸胃,故食用蛤蜊,宜充分加熱,且在當日內食完。另,蛤蜊為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忌食。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蛤蜊有潤五臟功效,中醫食療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