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源遠流長 港府宜善用抗疫

張琛中醫師 | 2022-02-18
在內地,自疫情一開始,就已定下「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戰略,在全國確診個案中,使用中藥高達91.5%,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歷史上,華夏土地發生的瘟疫不勝枚舉,據《中國古代疫情流行年表》在1840年以前就高達826條相關紀錄。歷代很多名醫都以抗疫解百姓苦厄為己任,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傳世經典《傷寒雜病論》就是在瘟疫肆虐時寫成的。其後明代吳有性的《瘟疫論》,清代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等專著繼往開來,為後世提供很多有效的臨床辨症論治方案。

現時Omicron在香港如海嘯般爆發,人手、設備、床位均不足,西方醫學仍沒有妥善的防治策略。另一邊廂,香港有近萬名中醫師,卻只能隔岸觀火愛莫能助,因為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從來沒有將中醫納入抗疫的常規隊伍!

在內地,自疫情一開始,就已定下「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戰略,在全國確診個案中,使用中藥高達91.5%,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中醫抗疫有它獨特的理念,在不同階段可以與西醫配合。首先,中醫重視未病先防,透過平時養生及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達到《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或運用中醫藥及各種傳統療法促使欲病狀態向健康狀態轉變。其實,現時港府大力鼓勵民眾打疫苗,也與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若合符節。

其次是既病防變,已經生病就要及時治療,以防止進一步進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內地在疫情中,透過中醫藥治療,使大量感染者避免輕症轉重症,通過調節免疫功能紊亂,抑制炎症因子風暴,保護主要臟器功能,起到抑殺病毒作用。由於中醫藥的介入,方艙醫院有效減低由輕症轉重症比例至2%,遠低於世衞報告的13%。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的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的臨床症狀消失時間為5.15天,比單純西醫少兩天;體溫恢復時間為2.64天,比西醫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數少2.2天,CT影像好轉率高22%,臨床治癒率高33%。以上這些數字都是實實在在的科學數字!

即使是重症,中醫也可以多方面助力西醫同行,例如重症病人痰濕阻塞肺部,呼吸困難,氧飽和度降低,中醫藥可宣肺化痰,從肺、脾、腎幾個角度去治療。至於癒後防復,即痊癒後進行合理的調攝防止疾病復發,就更是中醫藥的強項了。

中醫另一個理念是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辨證論治方案,以今次新冠疫情為例,病毒不斷變異,由於氣候不同,病人的症狀也有異,像現時寒冷潮濕的天氣,感染者除了呼吸道不適外,還可能有消化道甚至皮膚問題,換了是夏天,則可能會出現發高燒,口乾出汗的症狀。

內地專家學者通過大量臨床已篩選出有效的「三藥三方」方劑,香港各大學也有很優秀的中醫藥教授、學者,港府可召集他們設計適合香港的藥方,以至制定一個整體中西醫結合抗疫方案。

對於病人而言,沒有中醫西醫之分,只有良醫庸醫之別。疫情嚴峻,香港政府應該打破成規,吸收內地寶貴經驗及善用數千年傳統智慧,將中醫招攬為抗疫生力軍。

作者為註冊中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善用中醫聯手抗疫,醫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