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遺害
昨天說了,酒精(乙醇)進入人體之後,會被代謝轉化成為乙醛;由於後者會傷害細胞,身體必須用一個叫「醛脫氫酶」(ALDH)的酵素將乙醛轉為「乙酸」,又稱「醋酸」,從而化解其害,否則可會出大事。大到什麼程度?理論上,酗酒能導致口腔、食道、肝、胰臟、結腸癌變。因為乙醛本身是一個致癌物質,有可能黏附上遺傳物DNA,產生干擾而導致癌變(Chem. Biol. Inter-act., Vol.188, pp.367-375)。
乙醛能刺激皮膚和肺黏膜的「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Vol.134, pp.233-239)。組織胺處於皮膚內可引致敏感:肺組織內的組織胺活躍,則會令氣管的平滑肌收縮,從而引發呼吸障礙。乙醛乃是令人酒後非常不舒服的關鍵物質。有些人飲了酒後會臉紅。原因在於組織胺將皮膚中的微絲血管舒張;有紅血球從微絲血管漏出,令皮膚紅起來。
另一方面,幫助消除乙醛的ALDH本身也可以引起不良副作用。當部分乙醇被血液帶到腦的時候,腦組織一樣會把它化為乙醛,及利用ALDH去化解其毒性。但在腦組織內有很多用以傳導神經訊息的「多巴胺」和「五羥色胺」。多巴胺在ALDH的作用下會變成一種叫 DOPAL的物質;造成醺醺然的感覺。另一方面,五羥色胺也會被轉化為Hydroxy Indole Acetaldehyde。後者有催眠作用。因此,酒若是喝多了,便會醉倒。
曾有人一口氣將一支白蘭地飲光,回家後感到不適,之後竟然一睡不醒。研究之下,發現死因是「急性肝衰竭」。細胞內有一個叫「粒線體」的組織,負責生產能量。在具體操作方面,粒線體內的一系列酵素,在氧分子的協助下,能把葡萄糖轉化為能量,再將能量儲存起來備用。若將粒線體喻為核子發電廠,那些酵素好比是核子反應堆。以核子發電廠而言,最忌的是核子反應物外洩。同樣道理,粒線體內一些有叫「細胞色素C」的酵素,是不可以容許它外洩的,否則細胞會「自滅」(Apoptosis)。為了要阻止細胞色素C外洩,粒線體有兩重薄膜。這樣子的安排雖然將細胞色素C鎖住了,但同時也阻止營養物進入。因此,粒線體表面有一種叫PTP(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的通道,方便那些能量物質出入。酒精能破壞PTP。一個人若在短時間內吸收了大量的酒精,肝細胞內的粒線體可以受到嚴重損壞,從而導致上述的急性肝衰竭(Hepatology,Vol.34, pp.320-328)。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