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新標準及其影響
高血壓可誘發中風、心臟病及腎病等,已是人所共知,但何謂高血壓呢?近年醫學界一直收緊高血壓的標準,2017年起美國心臟協會的最新指引,就是正常血壓要低於120/80 mmHg,否則便是超標。
以這個嚴格標準來說,那麼香港大部分成人都屬於高血壓吧,但是否人人都要服藥呢?
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採用更嚴格標準,可以進一步減少心血管病發率;但要達到這個標準,就代表大部分30至40歲以上人士都可能要服降血壓藥,對個人及社會可造成巨大經濟負擔,而且長期服藥當然也會有副作用的考慮。
目前世界衞生組織(WHO)和香港衞生署仍然以高於140/90 mmHg來作為高血壓的標準。
說到底指引只是死物,還要用臨床評估來決定患者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醫生還要兼顧患者有否遺傳因素及其他風險指標等,以決定治療方案。
正確方法減體重
高血壓有九成患者病因不明,或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本文不討論有病因的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有關的誘因包括遺傳、肥胖、過量攝取鹽份、糖尿病、吸煙酗酒及經常過度緊張等。要注意遺傳並非主要成因,即使家人全部都有高血壓,只要個人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都未必一定會有高血壓。換言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血壓影響甚大。
那麼什麼時候要開始服用血壓藥?
雖說高血壓的病人不一定要馬上開始服藥,不過在以下情況出現時,就應該及早用藥:
若然求醫時血壓已達180/120 mmHg,便可能是「惡性高血壓」,即時會有心臟病、中風及腎衰竭風險。這情況下便應盡快用藥控制,甚至要入院處理。另一方面,如果發現高血壓時,已經出現併發症,例如心電圖或肺X光顯示有心肌肥厚現象,代表高血壓已損害心臟。或者驗小便發現有蛋白尿,亦即已影響腎臟組織,就應該及早用藥物治療。至於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睡眠窒息症、家族史有中風、心臟病發或接受過通波仔手術,代表患者有較大高血壓併發症風險,亦建議及早服藥控制血壓。
不少高血壓患者擔心須一輩子服藥。其實早期降低血壓有多種方法,過重者只要節食加上適量運動,減去體重5%後,血壓已能下降。
不過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高血壓患者,或者已經發現患有心臟與血管問題,就要利用藥物處理血壓。要注意切勿在血壓不受控情況下開始做劇烈運動,這會非常危險。以正確方法減去體重,健康飲食、經常運動、減少煙酒和鹽份攝取等,持之以恒,可以降低血壓、減少用藥及推遲開始服藥的時間。
四種藥物類型
經常說糖尿病和高血脂都是高血壓的好朋友,三者常一同出現,因此高血壓患者亦應定期作身體檢查,有需要時要按醫生指示接受治療。
高血壓藥物主要可分為A、B、C、D四類,各有功用,這亦是醫生必須仔細診斷患者病況及健康狀況的原因。
A:血管張力素I型轉化酶抑制劑(ACEI)以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適用於心臟衰竭或是有蛋白尿的患者。
B: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s),可供有心衰竭患者服用。亦可以控制心律。
C: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同樣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D:利尿劑(Diuretics),可針對同時有水腫及心臟病的患者。
降血壓藥可以單獨使用或因應病情配合不同種類使用,務求要控制好血壓時,又要盡量避免有副作用。診治長者或同時患有多種病患的病人時尤其要小心,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痛風症、心臟病或腎衰竭等等。
最後一提,患者常見所謂的「白袍症」、「白袍高血壓」,亦即去到醫院診所見醫生時因為緊張而血壓上升。建議初期患者學會自己量度血壓,現時一般家用血壓計都相當可靠。
最理想是在家起床後跟睡覺前都檢查血壓,每次隔一分鐘度3次,用平均值或以最低度數為準,同時記下心跳,覆診時給醫生參考。
記住醫治血壓不單是醫生的工作,患者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一旦血壓處理得不當,病患才是受害者。
www.hkcfp.org.hk
撰文 : 陳少斌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理解高血壓標準,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