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未必佳

馮家俊中醫師 | 2023-04-19
「剛剛好」哲學豈止於中醫,人生如睡、吃等皆應如此追求。

「醫師,開藥可以用量重一點,我想快點痊癒。」首次求診的病人這樣說。
部分人有這種想法:藥量愈大,效果就愈強。同樣價錢,如果藥量開大一點,似乎更加划算。事實上,藥效與藥量之間關係,可能與你想像不一樣。
不同類型中藥要用的藥量不盡相同。治療感冒的藥要將病氣從身體表面散走,這類中藥又被歸納為解表藥,一般用量較輕。行氣活血之藥,藥性大多走散,用量也不宜過大,量大則不利藥力走動。
治療不同內臟病,藥量也有不同,例如治療肺病,肺屬於身體上部的臟腑,藥量則較輕,使藥力主要作用在上半身;入腎藥量則較重,使藥力向身體下半部沉降。由此可見,藥量並非大量就對身體好,而是要「因藥制宜」。
「剛剛好」哲學
中醫學是講求剛剛好的哲學。體質上不宜過熱,也不宜過寒,而是追求寒熱適中。氣血循環太活躍會透支營養,太靜則生理機能過低,兩者都不是理想狀態。動靜平衡剛剛好,才算理想。

 

醫師開藥方之學問也是如此。攻伐病氣的藥太過迅猛,病氣固然是較快散走,卻會損耗正氣。藥物太過滋補,身體也可能吸收不完整,形成氣滯、濕困。所謂「虛不受補」,就是對補藥吸收不完整,在體內反而形成更大阻力。這些阻力令身體短暫有滯、脹、熱等感覺。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重新調整流通氣血和補的比例,通多而補少。
用藥如用兵
藥方水平的高低,就是看攻守比例是否得宜。攻是針對病氣,守是固護人的正氣。攻守得宜,病氣去,同時身體正氣也得到保護。古時醫家有一說法,「用藥如用兵」,說的正是用藥有如布陣一樣,攻守兼備,孰多孰少,按病人體質強弱而定。
「剛剛好」哲學又豈止中醫而已,人生處處皆是。睡得剛剛好,則精神飽滿;吃得剛剛好,腸胃健康;食物調味剛剛好,味道平衡,令人回味。中醫的「中」,一豎正在正中央,不偏不倚,不多也不少,就是追求平衡。
下次看醫師時,毋須再追求大量用藥,剛剛好就很好了。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淺談點到即止好處,醫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