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

陳仲謀醫生 | 2023-06-13

香港在7月16日再向合資格人士派發2000元的消費券,而「開心香港」活動早已在4月尾打響第一炮。本地疫後復常計劃,到目前效益並不顯著,市民應該沒太多「快樂的感覺」吧。
又因為「東西方新冷戰」格局初步形成,香港繼續成為中西文化和經濟橋樑的角色出現變化,部分港人對前途有疑。最不幸早前發生了兩宗令人痛心疾首的命案,當中共有5位無辜青年和小童殞命。
輿論嘩然,不過,一眾官員和專家苦無對策去制定有實質效用的短、中、長期辦法,去應對港人精神健康得不到提升的死結。市民情緒不安,會造成身體各部分不適,當局搞什麼活動似乎都於事無補!
精神病人傷人事件由來已久,成為一個不定時爆發的炸彈。1982年元洲邨安安幼稚園精神病人斬人事件後,當局對精神病處理有大幅度改革,可惜後來只有小修小補;其間有同類案件重演,民情洶湧一番後,很快便平靜過來。歷屆政府好像不敢觸摸這個燙手山芋。
目前連續有懷疑精神病人殺人兇案出現:荷里活廣場兩名女途人被一素不相識的男子亂刀刺死,印裔年輕母親在所居劏房焗死3個親生幼女,可算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前者兇殘殺人過程片段在網絡上瘋傳,令整個社會籠罩着愁雲慘霧,致有些人對精神病誤解加深,甚至走向回頭路:對精神病人標籤化、污名化,進而衍生歧視的心理形態;回應了41年前慘案,香港在精神健康服務上真是停滯不前,加深了市民及持份者不安。
亡羊補牢
直接和上述事件有關的精神健康服務提供者,特別是精神科醫生、護士、心理學家和個案經理一定會承受很大壓力。其實,我們不應該苛責有關人員,認為他們工作不力,才釀成上述慘劇;本人多年來在各種傳媒中指出香港精神健康服務有很大改善空間,更預料會有不幸事件發生。現在不厭其煩,重申以前經常提及優化操作的大原則,希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亡羊補牢,盡量避免悲劇重演。
首要是「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這是世衞所倡導,也是普世共識,因為人類精神出現問題,惡化成為疾病的數字與日俱增。世衞於2000年指出,單是抑鬱症在眾多病症中讓世人最受害的排位名列第四,而在20年後會爬上第二位。這數據有高度客觀和科學性,因為它以一個稱為DALYs(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在患上疾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日子,例如:1是代表病人在1年中不能正常生活,失去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應有功能。很多專家認為抑鬱症早在2017年已位居次席,世衞再發出警告估計抑鬱症將於2030年成為人類負擔最重疾病;可見抑鬱症將是全球最嚴重威脅,如果加上其他精神病,例如:思覺失調、焦慮、妄想等症候群,精神失常或會成為人類文明滅頂之災!

「長新冠」病徵非常廣泛,其中精神困擾佔了重要部分,例如疲倦。

屋漏偏逢連夜雨,3年多來的世紀瘟疫COVID-19,使全球經濟衰落,死傷枕藉,破壞社會秩序,重重打擊全球人類精神健康,而2030年的「臨界點」相信也會被推前。記得2000年4月英國皇家精神學院前院長Wendy Burn教授首先提出「精神海嘯」(Mental Health Tsunami),而世衞亦據此發出預警,提醒各國要小心應對迫在眉睫的災難。歐美澳紐立即調動資源作為應急;反觀香港好像充耳不聞,依然故我。
三大挑戰
另外,新冠瘟疫過後,醫學界又發現其後遺症,人稱之為「長新冠」。「長新冠」病徵非常廣泛,其中精神困擾佔了重要部分,例如:抑鬱、焦慮、疲倦、失眠和腦霧等。人們在精神健康方面所受損害,可謂雪上加霜,預料精神病人數字飆升不止。不過,業界不能坐以待斃,要勉力緩解3個即時挑戰:

市民精神不健康,會造成身體不適,當局搞什麼活動似乎都於事無補。(彭博圖片)

一、因應最近兩宗不幸事件,防止社會對精神病人的歧視,這牽涉教育和宣傳措施;中西文化不同,本港精神健康服務遠遠落後於歐美澳紐。
二、精神病成因很複雜,包括先天遺傳,後天成長過程所受到家庭、學業、感情、工作和衰老的負面影響;還有大環境衝擊,譬如:戰爭、經濟蕭條和瘟疫。
三、要應付這樣複雜的疾病,香港須要一支多元化專業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去解決困難,但本港有關人員在比例上遠遠落後於世界標準。
解決問題要官民充分合作,下期將會和各位仔細參詳。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精神健康須官民合作,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醫生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以有常抗無常心法》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市民精神不健康,會造成身體不適,當局搞什麼活動似乎都於事無補。(彭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