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疼痛怎麼辦?
許多人容易頭頸痛、肩膀痠痛、背痛、腰痠痛、膝痛足痛等等,且經常受生活習慣、天氣等因素影響而反覆發作,難以根治而造成困擾。
治療痛症可謂中醫強項,《黃帝內經》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凡因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等邪氣而使氣血閉阻不通,即為痹證。風性善行,身體不適並無定處;寒性收引,讓人感覺疼痛、繃緊;濕性重濁,讓人感到身體沉重,三者或可兼夾,而當病邪深入,身體營衞氣血更虛之人未必能發作疼痛,而只是感覺身體麻痹、僵硬、有欠流利等,無法發作典型的痛症。
宜避風寒
生活層面而言,痛症患者宜避風寒、注意保暖,主動運動肢體關節,讓風寒濕氣能透過汗出而離開身體。身體愈虛弱的朋友,則尤應注意活動量不宜過大,亦不宜猛烈汗出以免耗傷正氣津液。肢體動作可按部就班,我們常推薦患者朋友練習超慢跑、「九式瑜伽」、平甩功、八段錦等功法,動靜結合以養氣血,同時建議避免因身體疼痛而長年不活動身體,以免讓該患處氣血更加不通而受邪,氣血無法濡養筋骨而變得更僵硬和疼痛,造成惡性循環。身體虛寒或寒濕較重的朋友,可多洗熱水澡和用熱水泡腳,外遊時亦可多泡溫泉。
百病生於氣
飲食方面,痛症患者應避免進食生冷寒涼之物,如雪糕、冰凍飲料、魚生刺身等,可適當進食辛味食物以祛除風寒濕邪,惟應注意避免過分油膩反讓氣血壅塞不通。
許多人會透過湯水食療以治療痛症,建議在服用中藥時先諮詢中醫師意見,因患者未必能對自己體質狀況有全盤掌握,容易顧此失彼,常見如希望祛濕但忽略身體寒氣、希望驅寒卻過分溫燥而損傷陰津等,錯服藥物或許適得其反。
情志上,《黃帝內經》在《舉痛論》指出「百病生於氣」,說明情志太過與不及是痛症的重要成因。身體長期疼痛的患者往往長時間面對人生的痛苦,並因執着而不斷放大痛楚,以清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也讓身邊人更關心自己。同時,切記痛苦與開心都只是個人選擇,發現疼痛情緒原因才是扭轉病情的重要開始。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治療痛症非難事,中醫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