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中風」

李思齊教授、研究員文芊 | 2023-10-17
秋冬季,是腦中風高發期,大量臨床統計資料表明,七成以上中風病例,皆發生在這時期,故醫學界把中風稱之為「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

秋冬季,是腦中風高發期,大量臨床統計資料表明,七成以上中風病例,皆發生在這時期,故醫學界把中風稱之為「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腦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研究顯示,「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乃導致腦中風常見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最危險。在腦出血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佔93%;在腦梗塞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者佔86%。基於血壓本身,具有季節性變化特徵,故進入秋冬季後,要特別防治高血壓。
人的血壓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有點波動,其季節性變化通常表現為「秋冬高,春夏低」。血壓的季節變化易受外部環境(氣溫、濕度等)及情緒與作息規律影響,其中,氣溫變化尤其需充分重視。進入秋冬季後,氣溫逐漸下降,血管因受寒冷刺激會收縮,進而引起血壓上升。若氣溫驟變或早晚溫差大,血壓就會出現劇烈波動,從而可能引發腦卒中等心腦血管意外。有資料顯示,人體血壓在冬季明顯高於夏季,其中收縮壓變化最為顯著,平均相差為8至10mmHg。當環境溫度降低10℃,收縮壓升高5至7mmHg,甚至冬夏之差可達20至30mmHg。
秋冬季血壓升高原因:一、寒冷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周圍毛細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上升。二、空氣乾燥,機體水份蒸發較多,造成血液濃縮、血球壓積、全血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呈增高趨勢,引起周圍血管收縮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
秋冬季預防高血壓,應做好以下六方面:
1.注意保暖。中醫養生雖提倡「春捂秋凍」,但「秋凍」是相對的,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特別頸部、腹部、肘膝關節、足部的保暖,以免造成血壓異常波動。2.適量飲食。變冷天氣讓人食量增加,高血壓患者進食過量,易造成血壓波動。建議飲食應與降壓結合,以保持血壓平穩。3.良好睡眠。研究表明,短睡眠時間和低睡眠效率,乃發生高血壓的相關因素。秋冬季要保障充足和良好睡眠,尤其高血壓人士。4.平穩情緒。情緒與血壓密切相關,當情緒出現明顯起伏時,血壓會隨之升高,故應時常保持情緒平穩,特別血壓甚高的中老年人。5.適度運動。過量、過度、過劇運動會導致本來有高血壓者的血壓再驟升,加大心臟猝死風險。建議高血壓者秋冬季運動以太極、慢走等為宜,運動時間更應在太陽升起後。6.自測血壓、規律服藥。家中自測血壓,對高血壓的預防甚關鍵。高血壓患者應嚴格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切忌突然停藥或減量,即使血壓在正常範圍,也勿自行停藥。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信健康] 慎防秋冬腦中風,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李思齊教授、文芊《宮廷走一圈,跟着帝王去養生》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