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是糖衣毒藥?

胡兆邦醫生 | 2023-10-19
類固醇是一種常用藥物,主要作用抑制發炎和身體的免疫系統,以減少因不同情況,如筋骨勞損或免疫系統出毛病而導致的發炎症狀。

骨科診所每日都會遇上患有不同關節及肌腱問題的病人,大部分經過保守方法治療,譬如處方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物理治療之後,病情會得以改善。少數病人情況比較反覆,醫生有時會建議他們接受類固醇注射治療。每每一提到注射類固醇,病人便會有一些猶豫,擔心風險,其中一個所謂的迷思,就是注射類固醇會導致骨枯。
類固醇是一種常用藥物,主要作用抑制發炎和身體的免疫系統,以減少因不同情況,如筋骨勞損或免疫系統出毛病而導致的發炎症狀。骨科醫生通常會在兩種情況下注射類固醇,一、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二、肌腱勞損而引致的炎症,例如扳機指、媽媽手、五十肩、足底筋膜炎等。
一般而言,類固醇注射後約3至5天便會發揮作用,大概可以維持3個月左右。肌腱注射尤其要小心。由於類固醇功用為抑制發炎,而發炎過程其實幫助身體癒合及恢復功能。如果多次重複注射在同一位置的話,有機會讓肌腱喪失了自我修復能力,甚至乎導致斷裂。
至於注射類固醇會導致骨枯(骨骼缺血性壞死)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通常需要進食或者注射大劑量類固醇,進入了血液循環系統後,才會增加風險。例如2003年沙士爆發,有不少患者接受了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後,出現骨枯的後遺症。部分病人要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以改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接受局部注射類固醇其實並非壞事,當然要跟主診醫生充分溝通,以及注意潛在風險。局部注射類固醇是一個折衷方法,可以減少治療時間,並非是一個濫用的因素。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注射類固醇,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