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我願意」
近年來NMN在保健產品市場持續火爆,坊間流傳之適應症已經從最初的安眠、美膚、抗衰,擴展到各種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甚至腫瘤。
筆者就遇到愈來愈多病人諮詢「我可不可以吃NMN?」
每次遇到不加藥都可以把血糖控制好的病人,我也會很欣喜地問他們最近幾個月有哪些方面的改變。某天一位50多歲女患者同樣不用加藥就把糖化血紅蛋白從7.8%降到6.8%。問其原因,知道她自上次覆診後開始了每天半小時的慢跑。飲食控制跟平時差不多,但因為增加了運動,體重下降接近5磅。我讚揚她的改變,並鼓勵繼續堅持,不過她卻面露難色地問:「運動好辛苦,我可不可以吃NMN啊?」
什麼是NMN?
最初聽說NMN是朋友向我諮詢,我第一反應:「M&M,幾好食,點解要問?」原來,朋友口中的NMN是維生素B3的衍生物「β-煙酰胺單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的縮寫,它乃自然存在於人體細胞的物質,亦是啟動NAD+(諾加因子)的前體。而NAD+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有重要作用,包括將營養轉化為能量、促進細胞生成、抵抗自由基、修復受損DNA並活化長壽蛋白Sirtuins等。然而,隨着年齡增長,人體內的NAD+數量會逐漸減少,自體合成NAD+的能力也逐步衰退。
所以從理論上推測,NMN被攝取後能轉化為NAD+,然後就可以啟動Sirtuins1~7長壽基因並活化粒線體,同時開啟細胞DNA的修復程序,從而增強免疫調節,預防慢性疾病和延緩機體衰老。
NMN功效
基於以上NMN的代謝邏輯推理,網絡世界五花八門之訊息已經將其吹捧成為「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萬能神藥。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絕大部分研究成果均集中在動物實驗和細胞模型等體外實驗上,尚未有足夠臨床試驗證實NMN在人體上的真正功效。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2022年10月11日,撤銷了NMN作為保健品的身份,並公告「NMN已被授權作為新藥進行調查,不得作為保健食品或食品進行銷售」。
這就預示了有關NMN的臨床研究會大量湧現。而在2023年12月發表的一篇綜述中顯示,目前相關研究涉及的對象廣泛,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和運動員等等。不同研究使用的劑量大相逕庭,但總體耐受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好,少有嚴重副作用的報道,只有少數人食完後出現輕微腸胃不適、頭痛等情況。
服用NMN後確實可以提高體內NAD+水平,然而,究竟多高的NAD+水平才能達到理想中之效果,還是未知數。目前的研究,最高NMN劑量已經達到每天1000mg,但依然無法確立「劑量──效應關係」。而且絕大部分研究樣本量都很小,所以依然缺乏有說服力的結果,證實NMN在人體使用的正面效果。也就是說,現階段研究無法證實NMN可以治療任何疾病,更不用說預防疾病。
NMN產品之雷區
近年NMN市場非常活躍,相關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作為醫生,因為目前缺乏確實證據支持NMN的療效,暫不積極推薦使用。不過,如果市民真要購買,一定要留意產品成份。當成份標明含有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β-煙酰胺單核苷酸或β-NMN,才代表有NMN成份。如果產品上只列有維他命B3、煙酰胺(Niacinamide)、某植物的萃取物含NMN,則代表該產品含有少量或不含NMN。維他命B3雖然可以合成NAD+,但維他命B3不可大幅增加體內NAD+,而且如果大量食用維他命B3更能出現血管擴張、面紅、低血壓及傷肝的情況。還有一種是標有NR(煙醯胺核糖的英文縮寫)的成份,但因需要多次轉化,轉化效率要低於NMN,所以補充NAD+的能力有限。
另外,NMN保健品的包裝上都會有一堆數字,如NMN 16800、NMN 18000等,這些數值代表每瓶產品中NMN的總含量,例如一瓶60粒的NMN 18000,即每粒約有300mg NMN。而目前NMN每日建議攝取量,35歲以下人群為250至500mg,35歲以上則為500至1000mg。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成份和劑量,不要盲目消費,不然完全得不到效果之餘,還增加服用風險。
最後應對
面對保健品,從很早期的維他命,到葡萄糖酸胺,再到NMN,醫生會周期性遇到查詢。可是,這些成份畢竟屬於保健產品,不像藥品一樣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金錢去做相關研究,即使有一些研究,基本上是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實驗設計不夠嚴謹的低質量證據。所以醫生需要跟患者交流各方面資訊,讓病人可做正確決定。就像NMN,很多天然食物,比如枝豆、西蘭花、椰菜、牛油果、番茄等都含有這成份,只是含量不高,很難單以進食天然食物,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但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卻經歷過無數大型研究,證實明確有效改善健康,延緩衰老。
所以,我最後問那位女士:「堅持運動的確不容易,然而它確實是性價比最高,最實際安全的方法。每個人都需要為健康付上代價,你願意為自己付出行為而並非金錢嗎?」她說:「我願意!」
撰文 : 侯婧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面對健康產品疑惑,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