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養生
舞蹈,是中醫養生法之一,尤對中老年人,既可與朋友休閒作樂,又有養生之效。
舞蹈歷史,可上溯五千年以上。《呂氏春秋.古樂篇》載:「遠古地陰,凝而多寒,民氣鬱瘀而滯着,筋骨縮瑟而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跳舞來治病強身,主要解決筋骨不適及情緒抑鬱等症。
古代舞蹈,與氣功、導引、體育不分科,如漢代名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實際上就以舞蹈形式,達成涵養血脈、流通氣血的效果。
自古以來,各朝代醫家和養生家,都非常重視舞蹈的治病養生作用,並有「舞蹈以養血脈」之說。
跳舞時,人體各部位肌肉和關節,進入亢奮狀態,使身體不同器官及肌肉得到充分滋養,加快新陳代謝,有助於心肌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延緩肌肉細胞衰老。且跳舞時腹部肌肉的活動,能按摩腸胃,有利於消化。
可養心性
舞蹈動作兼顧頭、頸、胸、髖、腿等部位,整個脊椎都參與運動,使全身各部分能獲得充足訓練,加強腰、腹和臀部肌肉鍛煉,對堅固骨盆韌帶、髖關節柔韌性有積極作用,還能改善脊椎功能,緩解姿勢性腰痛。
跳舞時,音樂旋律和節奏可影響大腦與生物電流,調整人體生物節律,使之恢復平衡,有利人體健康。
通過舞蹈,可使人內心焦慮、抑鬱、憤怒、悲哀等不良情緒獲釋放,還可調節大腦皮質、中樞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的功能,在其紊亂、失調時,起到平衡調節效用。長期適當跳舞,更能增進大腦靈敏性。
舞蹈養生尤其適用於老年人,有助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老人家積極參與廣場舞等集體舞蹈鍛煉,能有效預防或減輕在軀體化、抑鬱、焦慮、人際敏感等方面的消極特徵,保持積極心理狀態,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準。
因人人體質不同,跳舞養生應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建議老年人選擇節奏較緩慢、運動量較少、動作較舒展的舞蹈進行鍛煉。
以下人群不建議跳舞:
1.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不宜,以免因情緒激動或過於勞累,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與中風等;2.癲癇患者,以免因音樂、燈光等刺激中樞神經,引發病症;3.患流感、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及其他傳染病患者,以免因勞累而加重病情,還可能傳染其他舞者;4.胃下垂、脫肛、腎下垂、糖尿病患者等;5.孕婦、產婦及經期女性,皆不宜跳舞。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信健康] 跳舞有養生功效,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