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艾灸養生」

李思齊教授 | 2021-12-28
足三里穴,稱「足」是因其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又位於膝蓋下方。「里」即「理」,有調理之意。「三里」則是指理上、理中、理下,意為梳理人體上部、中部、下部的氣血,故該穴位名曰「足三里」。

2021年新曆的12月21日(初九)、12月30日(二九)和2022年1月8日(三九),古稱「三九天」,傳統指是一年裏最寒之日子。這時,陽氣斂藏,血氣不暢,最宜做艾灸,來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增人體之抗病力,更可調理好人之健康。

足三里穴,稱「足」是因其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又位於膝蓋下方。「里」即「理」,有調理之意。「三里」則是指理上、理中、理下,意為梳理人體上部、中部、下部的氣血,故該穴位名曰「足三里」。足三里為人體十二正經的穴位,又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所謂「合穴」,是指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俗說:「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因足三里穴位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效,此穴「諸病皆治」,又可保健養生。因此,人體暫知共有362個穴位,唯有足三里穴有「長壽第一穴、壯陽第一穴、健美第一穴、和胃第一穴」之譽,為人體「第一養生要穴」。

足三里穴位的養生防病法,以艾灸最為常用。「藥王」孫思邈曾說:「若要安,三里常不乾」,即是指常艾灸該穴位,可常保安康。宋代醫書《扁鵲心書》稱「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而艾灸足三里穴,《外台秘要》中稱「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為長壽之灸」。現代醫學臨床表明,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本草綱目》稱「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即艾灸足三里,可治百病,現代醫學常用此法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中醫重視「未病先防」,故艾灸常用作保健灸,古稱「逆灸」,「逆,未至而迎之也」,即在無病之時,預先做艾灸,激發經絡之氣,增強人體的抗病和應變能力。故古人說:「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

足三里穴的取穴方法:坐下時,小腿垂直,會摸到膝蓋下方的凹陷處,即外膝眼,再往下3寸(即除大拇指外的四橫指寬度),即是該穴位。

艾灸足三里之法為:將點燃的艾條,靠近該穴緩慢的上下移動,以不燒傷皮膚為度,每次灸15至20分鐘,每周灸1至2次。近年,市場更推出〈隨身灸〉,顛覆了傳統艾灸文化,即可給人一邊工作,一邊做艾灸,最適合艾灸足三里、頸椎等部位,用作養生。若要治療疾病,則需遵醫囑為宜。

中醫指出,「小兒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爾反生病」,即認為30歲以下者,不宜艾灸該穴,這因年輕人氣血旺盛,灸此穴會引氣下行,反而不利健康。故此,不宜做艾灸者,可用以下法代之:(一)按壓:用大拇指按壓該穴,力度以有酸、麻、脹、痛之感,並上下推按,每次按5分鐘左右;(二)敲打:握空心拳,捶打該穴3至5分鐘,也可刺激足三里穴以養生防病。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艾灸養生非難事,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