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吃荔枝的人

李思齊教授 | 2022-06-14
中醫認為,荔枝味甘、酸,性溫,無毒,入心、脾、肝經,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

荔枝全身是寶,吃法多樣,但不可食過量。
荔枝雖艷麗鮮美,但其風韻難久留,白居易《荔枝圖序》這樣描述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古時因運輸和保存的困難,普通百姓並無機會品嘗到荔枝。漢武帝只能每年通過南越之地的歲貢,才能嘗到荔枝的滋味。唐玄宗為讓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不惜大興土木開闢專門的驛道,被稱「荔枝道」,「妃子笑」也成為著名的荔枝品種之一。清乾隆朝的一次歲貢中,乾隆帝本人也只吃到4顆荔枝,為此特賦詩《荔枝至頒賜朝臣有感》。可見,直至清朝中期,荔枝仍是非常昂貴和稀有的貢品。
中醫認為,荔枝味甘、酸,性溫,無毒,入心、脾、肝經,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本草綱目》載:「常食荔枝,補體健身,治療痛腫,開胃益脾,乾脯能補元氣,為產婦及老弱補品。」《隨息居飲食譜》道:「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營,養肝血,果中美品,鮮者尤佳。」《泉州本草》稱荔枝「壯陽益氣,補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產後水腫,脾虛下血,呃逆等症」。
荔枝全身都是寶,其果肉、殼、核、花、葉及樹皮、樹根等均可入藥。古載,荔枝果核可行氣散結、祛寒止痛,果殼可治血崩,花可治喉痹腫痛,葉可解暑消滯、收濕斂瘡,樹枝可治虛喘,樹皮可舒肝解鬱、祛風健胃,樹根可行氣止痛、固腎止澀。
荔枝雖適合產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但非人人宜食,且食用有禁忌,不可不知。以下3類人群,不宜吃荔枝:1.糖尿病人:糖尿病患者飲食最忌諱高糖食物,而100g荔枝果肉中含糖量超過15%,不適合糖尿病人食用;2.陰虛火旺體質、有上火症狀者:民間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陰虛火旺者主要表現為內熱、牙齦腫痛、咽喉乾疼、易流鼻血等,貪食「熱性」食物荔枝,會加劇症狀。3.易過敏人群:易過敏者食用荔枝後,可能出現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
此外,吃荔枝也要有度,不能食用過量,建議成人每日不超300g、兒童一次不超5顆,切忌空腹吃,最好在飯餘半小時後食用,一旦出現「荔枝病」症狀,應及時治療。
荔枝可鮮食,可作蜜餞、果脯、點心、罐頭,還可入菜,如荔枝咕嚕肉、拔絲荔枝、荔枝蝦球等,筆者推薦一「消暑理氣荔枝湯」,材料:荔枝乾40g、麥冬10g、蓮子10g、陳皮一小角、豬肉150g;製作:荔枝乾去殼,取果肉、核,用水泡,豬肉洗淨切塊,其他沖洗乾淨,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1500ml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後加鹽調味即可。功效:消暑理氣,適合炎熱夏季或心情煩躁時服用。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不適合食用荔枝的人,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